2023年08月22日发布 | 235阅读

【Nature综述】垂体腺瘤或神经内分泌肿瘤:需要一个综合的预后分类

张南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达人收藏

《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杂志 2023 年8月17日在线发表澳大利亚、美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德国的Ken K Y Ho , Ursula B Kaiser , Phillippe Chanson , 等22位专家联合撰写的综述《垂体腺瘤或神经内分泌肿瘤:需要一个综合的预后分类。Pituitary adenoma or neuroendocrine tumour: the need for an integrated prognostic classification》(doi: 10.1038/s41574-023-00883-8.)。

在2022年世界卫生组织内分泌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第5版中,垂体腺瘤被重新分类为神经内分泌肿瘤(NETs)。这一改变给绝大多数良性肿瘤贴上了肿瘤学标签。需要一个全面的临床分类方案来指导所有垂体腺瘤患者的预后、治疗和结局( prognosis, therapy and outcomes )。垂体腺瘤和NETs表现出一些形态学和超微结构上的相似性。然而,与NETs不同的是,垂体腺瘤是非常普遍的,但它是惰性的,很少变成恶性的。本文介绍了一个跨学科国际学组的结果,该学组讨论了垂体腺瘤向NET分类改变的优点和临床意义。许多非组织学因素对垂体腺瘤的发病机制有重要影响,并影响垂体腺瘤的预后和治疗。我们建议对所有垂体前叶肿瘤进行综合分类,包括临床、遗传、生化、影像学、病理和分子信息。

引言

垂体腺瘤是一种常见的惰性肿瘤。它们可以通过过量的激素分泌和局部鞍区生长而引起发病,很少发生恶性转化。根据垂体腺瘤的类型和表现,可采用保守治疗或药物、手术或放射治疗,或结合这些治疗方式。垂体腺瘤根据功能、大小、侵袭性、表型和组织学进行不同的分类,旨在指导预后和治疗。超过一半的引起临床上重要健康问题的腺瘤不需要手术治疗。因此,不需要手术的垂体肿瘤不能进行组织学分类。目前还没有一个全面的临床分类方案来指导所有垂体腺瘤的预后、治疗和结果。

世卫组织国际分类系统(The WHO Family of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s)包括一个广泛用于垂体腺瘤分类的基于病理的系统。2022年版WHO内分泌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垂体腺瘤重新分类为神经内分泌肿瘤(NETs)。尽管垂体腺瘤绝大多数是良性的,但国际肿瘤疾病分类(ICD-O)和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11)都将NETs列为恶性肿瘤,从而将所有垂体腺瘤归类为恶性肿瘤,这并没有反映它们的表现和临床治疗方式。由于这种关注,垂体学会召开了一次国际多学科学组,讨论基于病理的分类改变对患者医护的实施、有效性、优点和临床意义( to address the implementation, validity, merit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 of a pathology-based classification change on patient caree)。

本展望介绍了本次学组的成果。我们概述了疾病分类的原则和改变疾病分类时应考虑的标准。我们讨论当前垂体腺瘤到NET的分类变化过程。我们简要介绍学组是如何组织的,然后重点讨论相关主题,包括垂体腺瘤生物学,分类学,分类和临床意义。最后,我们建议综合临床、遗传、生化、影像、病理和分子信息,建立一个综合、全面的垂体腺瘤分类体系,以指导垂体腺瘤的预后、治疗和结局。

疾病分类

疾病分类,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广泛使用的《国际疾病分类》,为医学实践提供了框架,为疾病研究提供了基础,并形成和指导对特定疾病诊断对个人和社会影响的理解。

分类的变化

疾病分类因相关健康学科(relevant health disciplines)的进步而得到完善。当足够的证据积累到改变疾病标准时,当诊断敏感性或风险分层发生变化时,或者当发现阐明疾病发病机制的新见解时,通常会实施改变。通过改变纳入范围,疾病分类的变化可以扭曲疾病患病率和治疗结果的历史趋势。此外,当提出这些改变时,应考虑它们是否基于意见或证据,以及是否考虑了学术、患者和财务利益冲突。

垂体学会对垂体腺瘤被重新分类为NET表示关注。由于实施分类变更的过程需要严格的评估,因此为此目的制定了指导原则(BOX1)。遗憾的是,在回顾这些原则时,我们认为将垂体腺瘤重新分类为NETs时没有遵循这些原则,包括利益相关者咨询、预后效用以及对利弊的考虑(stakeholder consultation, prognostic utility, and consideration of benefits and harms)。从垂体腺瘤到垂体神经内分泌瘤(PitNET)分类变化的触发因素是2017年发表的一篇评论文章[Asa, S. L. et al. From pituitary adenoma to pituitary neuroendocrine tumor (PitNET): an international pituitary pathology club proposal. Endocr. Relat. Cancer 24, C5–C8 (2017).],该文章指出垂体腺瘤表现出一系列不完全良性的行为,在引起肿块效应和激素超量综合征的发病率方面与NETs相似。作者认为,“产生垂体激素的细胞是神经内分泌细胞家族的成员”,以证明“腺垂体细胞肿瘤被称为‘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建议是合理的[ “pituitary hormone-producing cells are members of the family of neuroendocrine cells” to justify the proposal “that neoplasms of adenohypophysial cells be termed ‘pituitary neuroendocrine tumors’”. ]。值得注意的是,这篇评论文章没有讨论神经内分泌和内分泌细胞之间的组织学区别,也没有准确地声称这些病变“很大一部分(40%)是侵袭性的”(见下文)。这篇评论文章预示,“尽管‘肿瘤’取代‘腺瘤’的新术语不会被纳入2017年WHO指南,但这一变化将与之前过渡到‘腺瘤’的术语一样,逐渐被采用,并纳入下一版”。从垂体腺瘤到PitNET的改变在2022年WHO分类(第5版)中实施,没有与内分泌和神经外科专业学会协商或进行学术讨论。我们发现令人烦恼的是在得到WHO认可并在其2022年分类中公布之前的5年里,180多份出版物中出现了“PitNET”一词。

BOX1改变疾病分类的基本原则

•定义推动疾病分类变化的动力。

•描述新提出的分类与先前的分类有何不同。

•阐明新提出的分类是否改变了疾病流行病学,包括发病率和流行率。

•展示新提出的分类如何更好地预测疾病结果,包括发病率和死亡率。

•提供证据证明新提出的分类被利益相关者社区严格验证并可重复。

•证明新提出的分类对患者医护产生附加和有意义的益处,包括生活质量和临床症状。

•考虑新提议的分类对患者安康(welfare)产生不利影响的可能性。

•提供证据证明改变疾病分类对患者的益处大于任何潜在危害。

垂体肿瘤命名学组

针对这些问题,垂体学会于2021年召开了国际垂体肿瘤命名法(PANOMEN)学组[the Pituitary Society convened an international Pituitary Neoplasm Nomenclature (PANOMEN) workshop   in 2021, ],邀请了代表发育生物学、病理学、神经外科学和内分泌学的利益相关协会:内分泌学会、欧洲内分泌学会、欧洲神经内分泌协会、生长激素研究学会和国际垂体外科学会。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政府间机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也受到了邀请,但未能出席。学组得出结论,PitNET一词对指导预后没有帮助,建议:首先,保留“腺瘤”一词;二是将影像学分级纳入垂体肿瘤的分类;第三,让患者参与进来,提供未来的投入;第四,将学组报告送交世卫组织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供其在编制分类时审议。

2022年出版的WHO内分泌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第5版[Asa, S. L.et al. Overview of the 2022 WHO classification of pituitary tumors. Endocr. Pathol. 33, 6–26 (2022)]保留了腺瘤和NET在过渡期间的二元性使用,预示着在未来的版本中只使用NET术语。如果是这样,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事态发展,标志着一种无视PANOMEN第一份学组报告的举动,该报告指出,NET术语令人困惑,有可能引起社会和卫生保健的恐慌。因此,病理分类的改变在没有考虑临床后果的情况下实施。

所以,垂体学会召开了第二次国际学组(PANOMEN 2),并撰写了本展望(BOX2)。为了确定是否需要更全面的分类,学组回顾了垂体腺瘤患者新的2022分类的有效性、优点、充分性和临床后果( the validity, merit, adequacy and clinical consequence of the new 2022 classification for patients with pituitary adenomas.)。与2021年的第一次学组一样,2022年底举行的第二次学组再次邀请了主要的国际利益攸关方社会,并包括一个患者组织(见下文)。

Box 2 PANOMEN 2学组的指导原则

指导垂体肿瘤命名法(PANOMEN) 2学组组织的原则是利益相关者包容性、透明度、公正的演讲者选择、公开讨论和公开投票决定结果。垂体学会邀请国内外专业组织派代表参加学组:内分泌学会(UK, L.R.)、美国临床内分泌学会(D.E., K.Y.)、欧洲内分泌学会(J.C., O.C.B.)、欧洲神经内分泌学会(G.R., M.Z.)、国际垂体外科医师学会(A.l., M.A.)、美国和加拿大病理学会(M.B.S.L.)、肢端肥大症学会(J.S.)。演讲者包括垂体医学、流行病学、发育生物学、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病理学、神经外科学、内分泌学和肿瘤学等领域的意见领袖。学组的结构(类似于以前的垂体学会共识会议51)包括分组讨论小组,他们在一个开放的论坛上为共识起草提供总结报告,从中产生一个综合的书面草案,然后分发以征求额外的意见、修改,并最终获得最终批准。PANOMEN 2学组是由K.H.和S.M.作为联合主席计划的,P.C.、M.G.、U.K、M.R.和J.W.作为指导委员会成员。A.B.和L.E.应邀担任病理学专家。M.B.S.L和O C-B参加了学组,但不是论文的作者(见致谢)。

学组计划涵盖循证生物学、分类学和临床后果,并审查了拟议的垂体腺瘤分类的优缺点。本文提出了对垂体前叶肿瘤进行综合分类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有助于治疗和预后。

生物学

本节对垂体腺瘤和NETs的临床流行病学进行总结和比较。

垂体腺瘤的流行病学

垂体腺瘤很常见,据尸检和影像学调查报道,约有10%的人口发病(图1)。然而,临床上重要的垂体腺瘤健康问题仅发生在每10万人中约70-100人,年发病率为每10万人1 - 5例。其中三分之二与激素分泌超量综合征有关。确诊的垂体腺瘤需要手术治疗的不到50%,其中只有10%是局部侵袭性的。垂体微腺瘤很少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大,绝大多数诊断为局限于鞍区垂体的小病变;由于分泌性腺瘤的激素超量症状和/或分泌性腺瘤或非分泌性腺瘤的肿块效应,它们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尽管一小部分垂体腺瘤表现出侵袭性,表现出治疗抵抗和多次复发,但恶性肿瘤是一种极其罕见的事件,仅占临床关注的垂体腺瘤的0.1%。重要的是,原发性垂体肿瘤在诊断时并不是恶性的,大多数(99.9%)是无害的,并且在生命中未被发现,驳斥了“很大一部分(40%)是侵袭性的”的说法[. Importantly, primary pituitary neoplasms are not malignant at the time of diagnosis and the majority (99.9%) are harmless and remain undetected during life, refuting the claim that “a large proportion (40%) is invasive”]。事实上,对这些病变的侵袭性主要关注的不是肿块是否恶性,而是术后残留组织的风险,从而增加持续激素高分泌或肿块持续生长的风险。

1 |垂体肿瘤与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流行病学比较。对比垂体肿瘤和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人口患病率、每10万人的年发病率、诊断时恶性肿瘤的百分比和生存率的示意图。

NETs流行病学

NETs起源于肠道、胰岛、肺、皮肤、肾上腺髓质、胸腺和神经组织中的内分泌细胞(NETs arise from endocrine cells in the gut, pancreatic islets, lung, skin,   adrenal medulla, thymus and neural tissues.)。流行病学研究报告每年净发病率高达每10万人8.8例。据报道,不同组织产生的NETs内部和之间的生长和恶性潜能存在差异。肺部NETs最常见,其次是小肠NETs 。小肠NETs尸检患病率为0.5%,临床发病率为每年每10万人5.8例。相比之下,垂体腺瘤具有相似的临床发病率(见前面的文本),但尸检患病率却惊人地高出20倍,提示垂体腺瘤的惰性性质。尽管许多NETs是惰性的,但高达50%的NETs在诊断时已转移,这与原发性垂体瘤形成鲜明对比,后者在诊断时并非恶性。NETs的转移潜力低于其他组织的NETs。然而,伴有转移性疾病的侵袭性阑尾NETs的5年生存率为28%。因此,NETs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在垂体腺瘤中未见。NETs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9.3年,而垂体腺瘤患者的生存期很少受到影响。

总之,基于这些报告,学组得出结论,垂体腺瘤的流行病学不同于NETs。垂体腺瘤比NETs更普遍,高度惰性,不像NETs,几乎没有恶性转化的倾向。

分类学(Taxonomy

育(Development)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垂体前叶来源于口腔外胚层(oral ectoderm, driven),由谱系特异性转录因子介导的一系列内在和外在信号驱动(driven by a sequentially timed cascade of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signals, mediated by lineage-specific   transcription factors)。这些信号导致高度分化的多肽激素表达细胞类型,产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生长激素、泌乳素、促甲状腺激素、促卵泡激素和促黄体激素。相比之下,小肠、胰腺和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细胞起源于前肠,是内胚层的。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转录因子促进小肠分化为三个分泌谱系:杯状细胞、潘内斯细胞和肠内分泌细胞( goblet cells, Paneth cells and enteroendocrine cells)。Neurogenin(神经发生素)和NeuroD(神经源性分化蛋白)促进细胞分化为肠内分泌细胞和内分泌胰腺细胞。NeuroD还调节垂体发育的各个方面。尽管神经内分泌器官的发育在许多方面与垂体前腺不同,但内胚层和外胚层祖细胞向内分泌细胞的分化是由一些共同的转录因子介导的。

内分泌肿瘤和NETs的组织学决定因素

从组织学角度来看,建议将垂体腺瘤命名为NETs是基于一些共同的分泌机制和被认为是神经内分泌的组织学决定因素的表达,而不是内分泌表达的标志物。垂体腺瘤与NETs在形态学、超微结构和分子结构上存在相似性。垂体细胞显示一些神经内分泌标志物和神经内分泌分泌机制。此外,与甲状旁腺等内分泌组织类似,垂体腺瘤和NETs将其激素产物储存在分泌颗粒中,并可能表达共同的细胞表面蛋白。垂体腺瘤和NETs均表达的组织学标志物包括嗜铬粒蛋白A、突触素、生长抑素受体和胰岛素瘤相关蛋白1 (INSM1)。除INSM1外,这些标志物缺乏神经内分泌特异性,因为它们可以在其他内分泌肿瘤中表达,包括非神经内分泌肿瘤,如滤泡性甲状腺和肾上腺皮质肿瘤和滤泡旁C细胞。然而,它们在正常的肾上腺皮质中不表达。在表达神经内分泌标志物的组织中,分化驱动因素、外部刺激和发育生物学是不同的,但尚不清楚发育因素如何驱动内分泌和神经内分泌组织之间的分化功能和不同行为。

分类(Classification)

WHO病理分类新的基于病理的PitNET命名法不能进一步指导预后、影响治疗方案或确定结果。因此,我们认为将垂体腺瘤病理分类中的名称更改为PitNET并不能阐明机制,也不能反映绝大多数垂体腺瘤的惰性生物学和漫长的自然史。NET通过与生长、侵袭和预后相关的已建立的增殖标志物(Ki67或有丝分裂指数)在组织学上分级。神经内分泌癌是通过(p53或Rb表达辅助)去分化来识别的。然而,尚未确定这些标志物是否与垂体腺瘤行为相关,2022年WHO分类也没有推荐PitNET的组织学分级。尽管WHO的新分类继续将一些垂体腺瘤类型(例如稀疏颗粒的生长激素细胞腺瘤、男性泌乳素细胞腺瘤、Crooke细胞腺瘤、静默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和未成熟的多激素Pit1阳性腺瘤)列为可能比其他类型更具进袭性的类型,但这些腺瘤的预后行为有待于前瞻性的对照评估。

总之,用垂体腺瘤的命名法代替NETs并不决定或影响预后。虽然将垂体腺瘤重新分类为NETs可能会提高对少数需要加强监测的高风险肿瘤的认识,但这些肿瘤不能通过更改名称来识别。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WHO将垂体腺瘤病理分类为NETs,特别是应用的ICD-O和ICD-11编码系统,将垂体腺瘤列入肿瘤疾病类别,对患者医护具有重要的健康卫生系统意义(见下文)。

临床病理的分类

纯粹的病理分类仅限于来自手术切除组织的信息。因此,病理分类没有考虑到大多数不进行手术切除的推定垂体腺瘤,并忽略了重要的影像学和临床信息。垂体腺瘤的临床病理分类,结合影像学特征和组织学,试图整合影像学侵袭性和增殖性指标。Knosp影像学分类基于病变是否局限于鞍内或侵袭或扩展到海绵窦和/或蝶窦以外来确定其侵袭性。生长活性是根据有无细胞增殖的组织学标志物来分类的。综上所述,术后腺瘤复发的风险与海绵窦侵袭的程度相关,增殖活性高的腺瘤复发的风险大于增殖活性低的腺瘤复发的风险。与局限于鞍区且增殖活性低的垂体腺瘤相比,具有高增殖活性且延伸至海绵窦的垂体腺瘤的复发可能性高达5倍,需要多种治疗方法。

因此,结合影像学和组织学的临床病理系统可以预测预后。然而,这种方法的一个缺点是不能特异性地识别将进展、复发或最终转移的单个肿瘤。

机制、遗传和分泌信息也影响垂体腺瘤的预后。可以预测预后的新分子标志物包括生长激素细胞腺瘤中的GNAS突变USP8突变以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腺瘤中的ATRX突变。家族性和综合征型垂体腺瘤也表现出独特的疾病表型、预后和治疗结果。目前的PitNET分类中不包括这些基因组、遗传和分泌特征的知识。

分级和分期

虽然分级和肿瘤、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对NET具有预后价值,但WHO分级并没有对垂体腺瘤进行分级或分期。由于大多数垂体腺瘤是惰性的,很少转移,基于NET的TNM大小和侵袭分类系统不太可能适用于垂体腺瘤。例如,在不了解临床生物学的情况下,对于巨大的侵袭性泌乳素瘤,乍一看会认为预后很差。然而,在大多数个体中,在多巴胺激动剂治疗后,大的泌乳素瘤和巨大泌乳素瘤随着泌乳素分泌的控制而显著缩小,无需化疗、手术或组织学证实。对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腺瘤,患者预后受皮质醇增多症的程度和持续时间的影响,而不是受腺瘤大小的影响。即使对于非分泌性垂体腺瘤,组织学分级也未被证明能前瞻性和独立地决定死亡率。

垂体腺瘤目前还没有经过全面验证的分期和分级系统,NETs的分级和分期系统不能有意义地应用于垂体腺瘤。由于NET和垂体腺瘤类型在肿瘤分期分布和预后方面存在重大差异,因此NET分级和分期系统不适合垂体腺瘤。因此,考虑到垂体腺瘤分级和分期系统可能对病理分类的影响,需要发展垂体腺瘤的分级和分期系统。

临床意义

对于疾病分类名称的更改,考虑患者的观点和潜在的保健后果尤为重要。选择准确的术语来描述垂体病变对患者和护理人员尤为重要,因为这些标签会影响患者的决策,甚至医生的建议。由于“肿瘤”一词通常与恶性肿瘤患者联系在一起,我们认为垂体腺瘤的分类变化可能导致过度治疗,增加患者焦虑,健康和人寿保险保险的困难,以及其他意想不到的不良经历(As the term ‘tumour’ is often associated by patients with a malignancy54, we propose that the classification change of pituitary adenoma to NET could lead to overtreatment, increased patient anxiety, difficulties with health and life insurance coverage, and other unanticipated adverse experiences)。肿瘤学指定可能会导致卫生系统和电子病历中不可预见的后续管理后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性,学组邀请了一个大型全球患者组织和垂体医学领域以外的肿瘤保健专家参加。

病人的观点

肢端肥大症社群(the Acromegaly Community,)是一个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支持的全球组织,该组织通过一份结构化问卷调查了患者的观点,以评估患者对更名在癌症风险、焦虑、适当治疗、医疗保健提供和保险方面的情绪。肢端肥大症社群代表在学组上报告说,根据对患者的调查,大多数人同意或表示不确定,即改名会导致更密集和不必要的实验室和/或影像学调查,从而对他们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JS,未发表的作品)。该调查目前正在准备出版。肢端肥大症社群的代表还对美国主要学术机构的互联网搜索强调NET的恶性潜力表示关注,其中一个机构将NET描述为“始于特化细胞的癌症(“cancers that begin in specialized cells”.)”。

对卫生系统的影响

癌症是由一系列非典型、低级别和高风险肿瘤组成的异质性病变,其治疗需要适当定制。对于甲状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和肺癌,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过度治疗的有害影响。过度诊断是癌症筛查的一个令人担忧的负面后果,可能导致过度治疗(Overdiagnosis is a concerning negative consequence of cancer screening that can lead to overtreatment);据估计,多达24%的癌症被过度诊断。对于乳腺肿瘤,导管原位癌是一种常见的低恶性潜能惰性病变,“上皮源性惰性病变(indolent lesion of epithelial origin)”一词已被引入,以重新定义导管原位癌,并减少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这种改变是高度相关的,与将垂体腺瘤笼统地重新命名为NETs形成鲜明对比。不像乳腺肿瘤,没有已知的组织学标记可以独立预测垂体腺瘤的进袭性或恶性行为,从而增加了作为癌症过度诊断和治疗的风险(thereby enhancing the risk of escalating over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s cancers)。

我们也可以从前列腺癌分类的演变和降低术语等级以减少过度治疗造成的伤害的困难中吸取教训。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语言和术语会影响患者和卫生保健提供者的社会心理行为,PANOMEN学组对与使用NET一词相关的肿瘤学内涵可能导致垂体腺瘤的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提出了关注。

如果垂体腺瘤被重新归类为NETs,患者或其初级保健医生可能会将即使是小的无功能肿瘤等垂体腺瘤视为进袭性癌症。因此,患者或他们的医生可能会不必要地惊慌失措,向肿瘤学家而不是垂体专家寻求治疗,这可能导致不必要的检测、不必要的药物和手术,并对健康和人寿保险政策产生不利影响。

范围Scope)

病理或临床病理分类系统的一个主要差距是排除了在偶然诊断后引起临床注意但不需要手术的垂体腺瘤,因此从未产生病理诊断。这些肿瘤通常很小,无功能,生长缓慢。除非有证据表明其快速生长、侵袭或潜在压迫关键邻近结构,如视交叉,否则不应进行手术切除。因此,垂体腺瘤的组织学特征,特别是无功能垂体腺瘤,由于选择了大的和活跃生长的肿瘤而受到偏见。因此,我们建议2022年WHO分类夸大了接受手术的腺瘤的生物侵袭性。WHO2022年分类的另一个弱点是,除了组织病理学特征外,它没有考虑明显影响临床结果的预测因素,如激素分泌功能、遗传学和基因组学。例如,垂体腺瘤功能低下和功能亢进都会影响死亡率。遗传性疾病可导致一系列不同的综合征,包括肢端肥大症、泌乳素瘤、库欣病和无功能腺瘤。在不需要组织学分析的情况下,这些疾病的种系突变提供了机制见解和知情预后。尚未把阐明机制和预后信息的基因突变,整合到垂体腺瘤分类系统中。因此,垂体腺瘤在组织学、分类学和命名法等方面存在着许多重要的超越性问题。

临床分类

迫切需要一个总体的、全面的临床分类方案来指导所有垂体腺瘤的预后、治疗和结果。丰富的临床相关循证信息,包括组织学、遗传学、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分泌功能,应该整合到这样一个模式中,并根据风险对关键因素进行分级。我们建议垂体腺瘤的模式应该适用于两个队列。首先,未切除的垂体前叶腺瘤应根据临床表型进行分类,考虑年龄、性别、表型、生物化学、分泌状况、影像学特征、肿块效应和遗传学等因素,并采用数值评分[unresected anterior pituitary adenomas should be categorized by   clinical phenotype, considering factors including age, sex, phenotype,   biochemistry, secretory status,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mass effect   and genetics, with each graded by a numerical score.  ]。其次,手术切除的垂体前叶腺瘤应按谱系分类,综合临床、影像学、病理、分泌和分子信息,并采用数值评分[surgically resected anterior pituitary adenomas should be categorized by   lineage, integrating clinical, radiological, pathological, secretory and   molecular information, with each graded by a numerical score.]。

总结

垂体腺瘤最近被归类为PitNETs。在这一变化之前缺乏外部咨询引起了临床医生和患者利益相关者的关注。本展望的作者召集了一个跨学科的国际学组,通过回顾发育和分子生物学、组织学、流行病学和临床意义,讨论垂体腺瘤病理分类转变为NETs的优点。尽管垂体腺瘤和NETs在形态、超微结构和分子上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它们的胚胎起源不同。与神经内分泌肿瘤不同,垂体腺瘤非常普遍,通常是惰性的,很少转移或去分化。我们认为,将分类改为NET并不能促进机制、治疗或预后,而是提供了一个误导性的肿瘤学标签,可能导致过度治疗。基于病理的分类系统的一个缺点是遗漏垂体腺瘤患者不接受手术。这些包括那些经临床诊断并由药物治疗控制的疾病,因此不需要手术或组织诊断。它们还包括因个人原因或共存的并发症而拒绝手术的腺瘤患者。许多独立于组织病理学的因素对垂体腺瘤的生物学机制有深入的了解,并影响其预后和治疗。目前的分类系统在指导垂体腺瘤的预后和治疗方面存在空白。

结论

我们认为垂体腺瘤的病理分型向NETs的转变并不能促进垂体腺瘤的治疗。由于基于病理的分类系统只能适用于切除的病变,因此需要一个全面的分类系统,该系统也包括大多数不需要手术的垂体腺瘤。

PANOMEN2 建议发展一个综合的临床分类,包括所有垂体腺瘤的临床、遗传、生化、影像学、病理和分子信息的综合属性。该分类模型将基于从适当证据衍生的生物标志物的量化中得出的决定因素的综合分级。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