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19日发布 | 888阅读

【精选编译】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与晚期时间窗取栓治疗的再通情况和并发症对比分析

张颖影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孙博文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李子付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洪波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达人收藏

本次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史怀璋教授团队孙博文医师编译,为大家带来《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与晚期时间窗取栓治疗的再通情况和并发症对比分析》,欢迎大家阅读分享!






来自瑞士洛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放射科及卒中中心的Maslias E等开展了本研究,目的是比较在早期时间窗和晚期时间窗治疗的患者在EVT结束时和EVT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即手术后脑血管并发症(Postprocedural cereb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PPCCs),相关内容已于2023年5月在线发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Neuroradiology》上。

——摘自文章章节






【REF: Maslias E, et al. AJNR Am J Neuroradiol. 2023 Jun;44(6):687-692. doi: 10.3174/ajnr.A7886】



研究背景


急性缺血性卒中应用支架取栓或直接抽吸方式进行血管内治疗(EVT)证实是有益的。对于晚时间窗口的患者而言,RCT也证明了EVT在经过影像学筛选的前循环卒中患者中的有效性,且在多个亚组中具有良好疗效。然而,EVT的有效性可能会因技术问题和EVT并发症而降低。晚时间窗治疗患者的再通和术后并发症的相关研究数据很少,可能因为患者的选择不同与早期时间窗患者的数据不同。在此,来自瑞士洛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放射科及卒中中心的Maslias E等开展了本研究,目的是比较在早期时间窗和晚期时间窗治疗的患者在EVT结束时和EVT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即手术后脑血管并发症(Postprocedural cereb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PPCCs),相关内容已于2023年5月在线发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Neuroradiology》上。



研究方法

回顾2015年至2019年洛桑急性卒中登记研究中24小时内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所有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比较了卒中发病后早期时间窗(6小时)和晚期时间窗(6~24小时,包括发病未知的患者)接受EVT的患者人群不完全再通和术后PPCCs的发生率,并将其与术后3个月的临床预后相关联进行统计分析。PPCCs包括术后动脉再闭塞、实质血肿和缺血性肿块效应。



研究结果

701例接受EVT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29.2%的患者为晚期时间窗接受EVT。总体而言,56例(8%)患者发生不完全再通,126例(18%)患者至少出现1种PPCCs。早期和晚期血管内治疗不完全再通的发生率相似(7.5% vs 9.3%,校正P=0.66),任何PPCCs的发生率相似(16.9% vs 20.5%,校正P=0.36)。当分析单一种类的PPCCs时,实质血肿和缺血性肿块效应的发生率相似(校正P值分别为1.71和1.79),但24小时再闭塞似乎在晚期时间窗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更常见(4% vs 8.3%,未校正P=0.02,校正P=0.40)。不完全再通或发生PPCCs患者的调整后3个月临床预后在早期时间窗组和晚期时间窗组之间具有可比性(校正后的P值分别<0.67和<0.23)。


表. 3个月的临床结果: 早期时间窗组和晚期时间窗组EVT患者的mRS分析

表注:IR-不完全再通,PPCC-手术后脑血管并发症



研究结论

本研究发现早期时间窗和经过良好筛选的的晚期时间窗患者在EVT后不完全再通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相似。上述结果表明,在精心挑选的晚期时间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EVT在技术上是成功和安全的。



关注急性缺血性卒中

替代动脉入路行EVT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分析:来自MR CLEAN注册的研究


超24小时的急性脑梗死的血管内治疗——系统性回顾和Meta分析


缺血性卒中成像中的双能计算机断层扫描

组 稿




张颖影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编 译




孙博文 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史怀璋教授团队

审 校




李子付 教授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终 审




洪波 教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https___www.medtion.com_app_subspecialty_index.html_channelId=4&channelTitle=介入&mpId=730&ocsId=788.png

点击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