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次「精选编译」由温州市中心医院陈孝祥医师编译,为大家带来《通过调整圈套器位置以在迂曲血管中取出弹簧圈的独特技术:技术案例报告》,欢迎大家阅读分享!
日本三重大学的Miura Y等研究者还回顾了在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中取出弹簧圈的其他术中补救策略,相关结果在线发表于2023年1月的《World Neurosurgery》杂志上。
——摘自文章章节
【REF: Miura Y, et al. World Neurosurg. 2023;173:263-267. doi:10.1016/j.wneu.2023.01.058】
圈套器是用于取出可能诱发严重血栓栓塞并发症的血管内异物的常用装置。然而,圈套器的控制通常很困难,尤其是在弯曲的血管中,并且有报道称无法取回移位的弹簧圈。此外,使用圈套器还存在弹簧圈向远端移位和血管损伤的潜在风险。来自日本三重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的Yoichi Miura等描述了一种在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治疗期间通过调整圈套器在曲折血管中的位置以进行弹簧圈回收的新技术。该技术主要使用放置在载瘤动脉中的微导管作为单轨引导,并将微导管和圈套器作为一个单元进行操作。此外,日本三重大学的Miura Y等研究者还回顾了在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中取出弹簧圈的其他术中补救策略,相关结果在线发表于2023年1月的《World Neurosurgery》杂志上。
一位44岁的女性,既往有囊性肝病变,并有增大趋势。因未破裂的右颈内动脉眼动脉动脉瘤入院。MRA显示动脉瘤在1.5年的随访时间内有增大(图1A和1B)。DSA脑血管造影示动脉瘤大小为3.5 × 3.2 × 2.1mm,瘤颈3.0mm。因随访期间小动脉瘤有增大,因此决定行介入治疗。由于血流导向装置或支架置入术后应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时间过长,可能会影响肝囊肿手术的顺利进行。因此,为了缩短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时间,研究者计划采用无支架辅助的弹簧圈栓塞。
患者全麻后全身肝素化。经股动脉将6F导引导管置于右侧颈内动脉颈段。Shouryu球囊置于动脉瘤瘤颈用于球囊辅助下弹簧圈栓塞。Tactics导管置于C4段,经Tactics 导管将Headway17微导管送至动脉瘤瘤体内(图1C)。在球囊辅助下,用Target 360 Ultrasoft 3mm × 4cm及i-ED SilkySoft coil 2mm × 2cm的弹簧圈在动脉瘤内栓塞。最后,用1mm × 2cm i-ED SilkySoft弹簧圈收尾。撤出球囊,右侧ICA造影显示ICA眼段动脉瘤完全闭塞,眼动脉血流通畅(图1D)。在微导丝引导下,将微导管从动脉瘤瘤颈撤出,发现最后1枚弹簧圈超过一半的长度从动脉瘤囊向下突出到颈内动脉(图1E)。考虑存在弹簧圈进一步向远端漂移导致血管栓塞的风险,术者决定使用圈套器取出这枚弹簧圈。
通过2.3-French 150-cm Rapid Transit微导管将一个4毫米Amplatz Goose Neck微圈套置入右侧ICA的C1段。打开圈套,然后逐渐撤回圈套器和微导管以捕获突出的浮动弹簧圈。然而,微导管沿着 ICA 的小弯侧(图 1F),即使圈套环能保持在同一位置,但将微导管及圈套器撤至C3段时仍无法取出弹簧圈(图1G)。
图1
将Chikai 14微导丝和Headway 17微导管分别引导至右侧大脑中动脉M2和M1段。然后微导管被轻微地推到ICA的大弯侧。通过快速推进微导管将圈套器推进到ICA的C2段,架在Headway 17微导管上作为单轨导轨。将Headway 17微导管和半封闭的圈套作为一个单元进行操作。圈套被放置在突出的浮动线圈的尾部(图2A和2B)。在靠近ICA大弯侧突出弹簧圈尾部的位置,打开圈套环,并尝试回收弹簧圈(图2C和2D)。第一次尝试时,套环就抓住了突出的浮动弹簧圈的尾部(图2E和2F)。在保持圈套器套环收紧的同时,将其与Headway 17微导管作为一个整体慢慢拉回,成功将突出浮动的弹簧圈的取出(图2G)。最后,右颈内动脉造影显示动脉瘤闭塞良好,无痉挛性改变,无栓塞并发症(图2H)。患者术后出院时无局灶性症状。
图2
对于术中弹簧圈逃逸的处理方式,已经报道的措施包括:尖端形状改良的微导丝(a tip-shape-modified microguidewire)、鹅颈圈套器(a gooseneck snare)、微篮(a microbasket)或支架机械取出。尽管对于逃逸弹簧圈处理的策略有过各种报道,但其处理方案并无标准化。因此,有必要分享新的技术,以帮助神经介入医师在发生此类不良事件时进行个体化的选择。
技术的优势在于:1.可以将圈套器作为单轨导轨和在载瘤动脉中的微导管作为一个操作单元进行操作,从而在调整圈套器的行程时防止在推动单元时圈套器误入动脉瘤,同时可以防止撤出时圈套突然脱出;2. 可应用于动脉瘤弹簧圈栓塞常用的6Fr及以上的导引导管;3.它是一种简单安全的技术,几乎不需要学习曲线;4.无需使用取栓支架或支架等昂贵的设备。在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手术中,取出突出的弹簧圈可能会影响到动脉瘤内的其他弹簧圈或瘤腔内的血栓碎片,但这种技术可能比过去报道的仅使用圈套器的方法更安全、更有效。
文章描述了一种在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期间通过调整圈套器位置以在曲折血管中取回逃逸或突出至载瘤动脉内弹簧圈的独特技术。该技术可广泛适用于各种情况。

关注弹簧圈栓塞
组 稿
张颖影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编 译
陈孝祥 医师
温州市中心医院
审 校
贺迎坤 副主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终 审
许奕 教授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