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发病率高,约占缺血性卒中的25%-40%。椎动脉狭窄(VAS)是引起后循环缺血的主要原因,与前循环缺血性卒中相比,椎基底动脉缺血性卒中预后差。其中,有9-33%的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有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或闭塞。
传统金属裸支架术后狭窄率可高达40%,而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椎动脉狭窄可以有效降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而Bridge椎动脉雷帕霉素靶向洗脱支架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其再狭窄率仅为3.7%,远低于金属裸支架,为椎动脉狭窄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期“术”说卒中为牡丹江林业中心医院李振涛教授、狄宪明教授的Bridge椎动脉雷帕霉素靶向洗脱支架治疗椎开口狭窄的经验分享。
01
01
男性患者,72岁。
现病史:患者1个月来经常出现头晕,走路不稳,无恶心呕吐,无视物模糊,与体位变化无关,无意识障碍及抽搐,在诊所静点通血管药物,效果欠佳,上述症状逐渐加重,现为求进一步诊治而来我院,门诊以“脑血管病”收入我科,发病以来患者精神状况尚可,饮食正常,尿便正常,无发热,咳嗽。
既往史:既往有高血压病史,长期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平素血压170/90mmhg,否认脑梗死病史,否认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否认乙肝结核等传染病病史,否认手术及外伤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
入院查体情况:体温36.5℃ 脉搏70次/分 呼吸20次/分 血压180/100mmhg,无明显神经科阳性体征。
02
颈部血管彩超:
1、双侧颈内动脉血流零星散在--考虑不全闭塞
2、左侧颈总动脉中段狭窄(估测狭窄率约50%-69%)
3、双侧颈动脉硬化伴多发斑块形成
DSA检查:左侧颈内动脉起始以远闭塞(慢性),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重度狭窄,右侧椎动脉纤细(非优势),左侧椎开口重度狭窄,左侧后交通开放,向左侧前循环代偿供血。
DSA检查:左侧颈内动脉起始以远闭塞(慢性),右侧椎动脉纤细(非优势),左侧椎开口重度狭窄,左侧后交通开放,向左侧前循环代偿供血。
03
初步诊断:
1、左侧颈内动脉慢性闭塞
2、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重度狭窄
3、左侧椎动脉开口重度狭窄
手术难度与风险评估:
患者右侧椎动脉纤细,左侧椎动脉起始重度狭窄,患者左侧颈内动脉闭塞,左侧前循环血供大部分来自后循环,患者头晕症状考虑椎动脉为责任血管,且存在卒中风险,若出现低灌注,患者可能出现梗死导致瘫痪、昏迷等严重卒中事件,应进一步评估治疗,在家属知情同意后可给予椎动脉支架成形术。
药物准备:
患者术前3天给予阿司匹林100mg、氯吡格雷(波立维)75mg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给予阿托伐他汀钙20mg强化降脂。
术中涉及器械
6F股动脉鞘
6F导引导管
0.014inch 205cm微导丝
4.0mm*13mm Bridge椎动脉雷帕霉素靶向洗脱支架
04
1
经右侧股动脉入路,造影示左侧椎动脉起始重度狭窄,颅内段及基底动脉各分支未见明显重度狭窄,血流减慢。
2
微导丝到位:
在路图指引下将微导丝谨慎通过左侧椎动脉狭窄处并固定于左侧椎动脉V2段。
3
术后影像(正侧位)/术前术后对比。
术前
术后
药物治疗
氯吡格雷 75mg qd
阿司匹林 100mg qd
阿托伐他汀 20mg qn
随访:患者术后一般情况好,神经系统查体无明显异常,血压控制良好。
小结
1、微导丝的高到位及良好的跟踪性可以为支架输送到位提供良好的基础。
2、Bridge椎动脉雷帕霉素靶向洗脱支架系统通过性好,快速交换,方便操作,对于有一定颅外支架置入术基础的术者,能够较快的掌握并开展颅内支架置入术。
3、快速交换是优点,但同时也存在输送过程中稳定性可能偏差的问题。

术者简介
李振涛
牡丹江林业中心医院
黑龙江省脑血管病侧支循环专业委员
黑龙江省慢病管理委员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牡丹江市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牡丹江市卒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牡丹江青年卒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牡丹江市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委员
牡丹江市微创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
牡丹江眩晕专业委员会委员
毕业于牡丹江医学院,进修天津环湖医院、哈医大一院、学习神经介入技术;擅长急性脑梗死脑动脉取栓术、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型术、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型术、椎动脉狭窄支架成型术、颅内动脉瘤介入填塞术、经桡动脉脑血管介入治疗等神经介入技术,负责医院绿道管理与病人评估制定手术方案与术后管理曾荣获全国百佳取栓优秀科室,2021年全国百佳脑动脉取栓金牌医师
狄宪明
牡丹江林业中心医院
神经内二科
黑龙江省脑血管病侧枝循环委员会委员
牡丹江青年卒中专业委员会委员
黑龙江省慢性病管理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进修于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外科
擅长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
-END-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