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06日发布 | 1010阅读
脑血管外科

抗凝治疗患者脑出血后恢复使用抗凝药物的最佳时机

孙博文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杜倬婴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达人收藏




































































































































有研究讨论与抗凝剂相关的ICH后,恢复口服抗凝剂的最佳时机。美国费城托马斯杰斐逊大学神经外科的Kareem El Naamani等进行文献综述和荟萃分析,总结讨论并提供相关文献对上述问题的研究结果。相关内容发表于2023年7月的《Neurosurgery》在线。


——摘自文章章节

Ref: El Naamani K, et al. Neurosurgery. 2023 Jul 17. doi: 10.1227/neu.0000000000002625. [Epub ahead of print]


研究背景




脑出血(ICH)是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不到40%的ICH患者能够恢复正常功能。脑出血可以自发或因口服抗凝剂而发生。而且,与抗凝相关性的脑出血致残率和死亡率比自发性脑出血高。口服抗凝剂患者的ICH年发病率在0.6%-1%之间;抗凝治疗是许多疾病的重要手段,如房颤、机械假瓣膜或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全身栓塞和缺血性卒中的高风险患者均需使用;停用抗凝剂后产生的血栓栓塞并发症也与致残率和死亡率相关。有研究讨论与抗凝剂相关的ICH后,恢复口服抗凝剂的最佳时机。美国费城托马斯杰斐逊大学神经外科的Kareem El Naamani等进行文献综述和荟萃分析,总结讨论并提供相关文献对上述问题的研究结果。相关内容发表于2023年7月的《Neurosurgery》在线。


研究方法



作者在PubMed、Ovid Medline和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检索至2022年12月20日的相关文献,根据PRISMA报告进行系统文献综述。荟萃分析的纳入所有报告ICH后抗凝恢复时间的平均值、中位数和标准差。

研究结果



共选取271篇文献,对其中13篇纳入ICH后抗凝剂恢复使用时间的研究进行汇总分析。口服抗凝剂的主要适应证为瓣膜性和非瓣膜性房颤、机械心脏瓣膜、人工心脏瓣膜、血栓栓塞事件(包括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风湿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和高凝性疾病。脑出血包括脑实质内出血、脑室内出血、硬膜下出血、硬膜外出血和蛛网膜下出血。抗凝剂类型,包括华法林、直接口服抗凝剂、维生素K拮抗剂、肝素、低分子量肝素和新型口服抗凝剂。服用抗凝药物出现ICH的患者总数为1637例。汇总分析结果显示,ICH后抗凝剂恢复使用的平均时间为31天(95%CI,13.7-48.3)。异质性检验显示各研究报告的抗凝剂恢复的平均时间存在显著差异(p值≈0)。


研究结论



作者基于汇总分析指出,ICH患者抗凝剂使用恢复的平均时间为31天。但纳入的文章在ICH定义、抗凝剂类型、抗凝剂使用适应证、恢复抗凝剂的最佳时机等方面的异质性仍较高。期待更多具有明确参数集的研究来确定ICH患者抗凝剂恢复的最佳时间。
image.png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