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者:女性,68岁,因“检查发现右侧颈内动脉动脉瘤1周”入院,有高血压病史。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

入院脑血管造影:
【测量动脉瘤大小】

术前诊断:右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宽颈动脉瘤。
器械准备:Synchro14导丝、6F-115cm中间导管,Echelon10栓塞微导管,弹簧圈数枚,Frepass® 18 Plus支架微导管,TJED-D-5.5-25 Nuva®密网支架。

术前准备:围手术期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方案为:术前口服阿司匹林(100mg)联合替格瑞洛(90mg)持续治疗5d,血小板抑制率符合手术要求。

手术方案:右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血流导向装置置入术。

步骤三:沿微导管将Nuva®支架推送到位,回撤导管支架头端打开”V”型,整体回撤至需锚定位置,缓慢前推支架输送系统导丝同时回撤微导管,注意支架头端打开情况,释放支架时注意微导管张力及中间导管支撑,避免锚定的支架头端移位,实时造影观察支架贴壁情况,支架尾端要耐心操作,在适度的“推和拉”动作配合下完全释放支架。
步骤四:释放完毕后造影可见密网支架全程打开,显影清晰。
步骤五:手术结束造影可见血管血流通常,动脉瘤内造影剂滞留。
步骤六:使用血管3D融合可见支架完全打开,贴壁良好。


【团队合照】
1、Nuva®密网支架在输送过程中推送顺畅,到位容易,该病例使用的是一枚略长的支架,载瘤动脉相对迂曲,但支架输送仍十分容易;
2、支架头端打开顺畅,释放选择支架锚定位置非常方便;
3、支架软硬度适中,在释放打开的过程中既柔顺,也有可靠的锚定,又便于在血管弯曲部分推拉释放打开并贴壁;
4、支架规格选择容易,在一些载瘤动脉远近端尺寸差异大的情况时,以较粗段做参考,另一端及中段打开依然顺利不受阻碍;
5、支架全程显影,DFT编织丝及铂铱合金显影丝均可见,便于观察支架贴壁情况。
术者简介
产品介绍
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采用了独特的释放-回收段显影设计,使释放过程的可控性增强,释放过程的可透视性有助于术者提前判断血管的走行,有利于及时调整微导管和推送杆的操作,帮助支架释放顺应血管形态。

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采用了镍钛合金丝、铂铱合金丝和镍钛铂丝三种丝有序编织而成。主体编织丝采用的是镍钛合金,其具有独特的超弹性,使得支架可以主动贴合血管管腔结构,消灭即刻管腔丢失,减少支架内血栓形成;同时可以耐受更高的形变,反复操作后仍然可以恢复初始形态,保证支架的贴壁。2根铂铱合金丝提供支架的宏观骨架显影,易于观察支架的打开和走行。约1/3的DFT丝提供支架的微观轮廓显影,易于识别支架的贴壁情况。

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提供9种外径选择,规格型号多达82种,适应载瘤血管直径2.0~6.0mm,为患者和医生提供全方位的动脉瘤治疗方案。

相关产品
ABOUT
(点击图片查看器械详情)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