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的杨新宇教授等报告国内未经治疗的RIA患者死亡率,并分析导致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发表在2023年8月的《Stroke》杂志。
——摘自文章章节
【Ref: Yang Y, et al. Stroke. 2023 Aug;54(8):2087-2095. doi: 10.1161/STROKEAHA.123.042530. Epub 2023 Jun 12.】
研究背景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中由颅内动脉瘤破裂(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RIA)引起的占85%,致残致死率高。随着颅内动脉瘤早期诊疗技术的发展,死亡率逐渐下降。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仍有大量患者未能及时接受手术或血管内介入治疗,其自然史亦不明确。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的杨新宇教授等报告国内未经治疗的RIA患者死亡率,并分析导致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发表在2023年8月的《Stroke》杂志。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941例患者的平均年龄65.8±12.3岁,其中633例(67.3%)女性;223例(23.7%)有多个动脉瘤。671例的动脉瘤大小有记载,311例(46.3%)动脉瘤的最大径≥5mm。347例(36.9%)在症状发作时意识丧失。从症状发作起总随访时间为868.7人年。每个患者平均随访时间0.9年。
应用Kaplan-Meier分析评估生存情况:868.7人年的随访中发生449个事件,每100人年发生51.7个事件。其中98例(10.4%)患者因在随访过程中接受手术治疗而剔除。从症状发作开始,58.6%患者在1个月内死亡,68.1%患者在24个月内死亡。
采用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确定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死亡的风险比。该模型分析发现,严重的WFNS和HH评分,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aSAH,或合并脑室出血(IVH),症状发作时意识丧失,位于ACA和PCirA的大动脉瘤,以及动脉瘤≥5mm为死亡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证实,严重的HH分级、症状发作时意识丧失以及动脉瘤最大径≥5mm为死亡的预测因素。累积2年死亡率,年龄>70岁的患者为71.0%。诊断时伴有意识丧失的患者为91.2%,位于ACA的大动脉瘤的患者为78.8%,动脉瘤≥5mm的患者为79.4%。
209例aSAH患者应用保守治疗。采取保守治疗的常见原因,拒绝手术治疗(42.6%);病情危重(29.9%)和预期手术难度较大、年龄>80岁、血管状况不佳和伴多种合并症(19.9%)。16例(2.4%)患者转诊到另一家医院,13例(2%)RIA太小而无法进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存活的181例(86.7%)在2年内mRS评分0-3级;28例(13.4%)出血后2年生活质量较差,mRS评分为4-5级。
研究结论
该研究结果表明,未经治疗的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死亡率较高;Hunt和Hess分级较差、症状发作时意识丧失或动脉瘤最大径≥5mm的患者死亡率最高。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