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描左侧二维码
进入禾木品牌专区
术者简介
叶欣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浙江数理医学会脑血管病精准诊治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神经介入资讯编委
擅长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脑肿瘤术前栓塞等脑血管疾病的微创神经血管介入外科治疗
病例信息
主诉:发现颅内动脉瘤半月余。
现病史:半月余前体检在当地医院查头颅MRA提示:右侧颈内动脉末端动脉瘤大小约4mm,无头痛,无恶心呕吐,无肢体抽搐。
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神清,精神可,GCS评分:4+5+6,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双侧对光反射灵敏,双眼各向运动可,未及眼震,双耳听力粗测正常,伸舌居中,咽反射正常。双肺呼吸音清,未及干湿性罗音,心律齐,未及明显杂音;腹软,未及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四肢肌力5级,右上肢指间感觉减退,肌张力无增减,共济未见明显异常,双侧巴氏征(-)。
既往史:右上肢麻木难忍两月余,我院颈椎MRI提示:颈椎退行性改变,C3/4、C4/5椎间盘稍突出,C5/6椎间盘膨突出伴椎管狭窄、颈髓变性。
诊断:
1、右侧颈内动脉末端动脉瘤考虑
2、颈椎间盘突出
术前影像


全脑血管造影提示:右侧颈内动脉眼段颈内动脉上壁动脉瘤,大小约6.6*3.3mm,瘤体上见一子囊,大小约1.4*1.5mm,同时眼动脉自瘤体发出。


全脑血管造影提示:右侧颈内动脉眼段颈内动脉上壁动脉瘤,大小约6.6*3.3mm,瘤体上见一子囊,大小约1.4*1.5mm,同时眼动脉自瘤体发出。
术前分析
手术目标:
患者颅内动脉瘤为右侧颈内动脉眼段颈内动脉上壁动脉瘤,综合位置、大小和形态考虑,破裂出血风险较高,需行手术治疗,和患者家属沟通后患者家属要求行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手术要点:
需栓塞右侧颈内动脉眼段颈内动脉上壁动脉瘤,同时保留视网膜中央动脉供血。
手术难点/风险:
弹簧圈微导管到位比较困难,要复杂的“S”弯塑型,稳定性相对较差,单纯弹簧圈栓塞大概率会有动脉瘤的部分残留,所以选择支架辅助或者球囊辅助栓塞会栓塞更致密,减少复发。
其他:
患者有右上肢麻木难忍两月余病史,颈椎MRI提示:颈椎退行性改变,C3/4、C4/5椎间盘稍突出,C5/6椎间盘膨突出伴椎管狭窄、颈髓变性,有限期颈椎手术指征。慎用长期抗血小板药物。
手术过程
6F 90cm长鞘+禾木 6F TracLine™ 105cm 通路导管+4*20 高顺应性球囊充盈。
球囊充盈后行右侧颈总动脉造影提示:颈外动脉分支对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有代偿供血,证明可以闭塞眼动脉。


充盈球囊不回泄,将禾木 TracLine™ 通路导管带高。




弹簧圈微导管超选至瘤颈处,第一枚6*15三维圈顺利填入瘤腔,整个过程未充盈球囊。


填充第二枚弹簧圈的时候感受到阻力,这时在充盈球囊的保护下,微导管更稳定,填充弹簧圈也更容易。




之后在反复充盈球囊-填塞弹簧圈-回泄球囊的过程中完成动脉瘤的栓塞。
术后影像



工作位及正侧位造影显示动脉瘤栓塞完全,达到MRRC I级,且眼动脉获得保留。






术后未见颅内出血。
随访
患者术后第三天出院,术中术后未使用抗血小板药物。
一月后顺利做了颈椎手术。
三月后来我院复查脑血管造影,未见复发。
术后复查影像



病例总结
病例特点:
1、右侧颈内动脉眼段颈内动脉上壁动脉瘤,眼动脉自瘤体发出。
2、患者选择微创介入治疗动脉瘤,并且有限期外科手术要求,不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为佳。
术前评估要点:
颈外动脉是否有眼动脉的代偿血供。
手术技术要点:
禾木 TracLine™ 通路导管的支撑对球囊和弹簧圈微导管的稳定不移位起到关键的作用。
器械使用技巧:
高顺应性球囊在栓塞过程中的两大作用:
1、颈内动脉眼段充盈球囊后阻断血流观察颈外动脉是否有眼动脉的代偿血供。
2、球囊辅助Remodeling 技术进行栓塞。
参考文献:
1、Moret J,Cognard C,Weill A,Castaings L,Rey A:【Reconstruction technic in the treatment of wide-neck intracranial aneurysms. Long-term angiographic and clinical results. Apropos of 56 cases.】J Neuroradiol 24:30–44,1997(Fr)
2、Albayram S,Selcuk H,Kara B,Bozdag E,Uzma O,Kocer N,et al:Thromboembolic events associated with balloon-assisted coil embolization:evaluation with diffusion-weighted MR imaging. AJNR Am J Neuroradiol 25:1768–1777, 2004
3、Consoli A,Vignoli C,Renieri L,Rosi A,Chiarotti I,Nappini S,Limbucci N,Mangiafico S.Assisted coiling of saccular wide-necked 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stent versus balloon. J Neurointerv Surg. 2016
产品
企业介绍
禾木(中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于2017年正式运营,总部位于新加坡,在新加坡和中国设有研发、制造中心,并与美国研发中心长期合作专注新产品设计。生产研发团队具有超过15年的经验。禾木公司致力于集中全球优质生产、研发、临床、学术资源,为中国医患提供最具创新力的血管与神经介入产品,为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和颅内血管狭窄等脑血管病领域提供介入整体方案。未来,禾木公司有信心成为通路领域的领跑者和最优的ADAPT术式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者。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