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中心医院放射科的吴先衡教授等开展研究,目的在于利用ALPS技术研究mTBI患者,特别是MRI阴性患者的淋巴系统活性变化。结果在2023年5月发表于《Frontiers in Neurology》在线。
——摘自文章章节
【Ref: Dai Z, et al. Front Neurol. 2023 May 12;14:1148878. doi: 10.3389/fneur.2023.1148878. eCollection 2023.】
研究背景
创伤性脑损伤(TBI)在所有人体创伤中死亡率和致残率均最高。而且,发病率每年都在不断增加。其中轻度创伤性脑损伤(mTBI)占总体TBI的80%-90%。全球每年有4.2亿mTBI患者。mTBI后的脑组织病理生理变化尚未完全阐明。MRI是揭示mTBI后大脑重要变化的检测手段。然而,一些患者的传统MRI成像可能完全阴性。最近的研究发现,淋巴系统可参与创伤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水通道蛋白4(AQP4)是淋巴系统的重要组成,在创伤性脑损伤的动物模型中表达改变。在AQP4基因缺失小鼠中,淋巴系统功能障碍促进创伤后神经炎症,加重创伤性脑损伤后的认知缺陷。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脑淋巴系统功能的改变在mTBI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脑淋巴系统成像有望成为研究mTBI的新视角。
近年来,采用血管周围间隙分析(ALPS)法,可以非侵入性、间接地基于弥散成像检测人体淋巴系统的功能变化。先前的研究表明,ALPS指数是淋巴系统功能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其值低表明活性降低。广东省汕头市中心医院放射科的吴先衡教授等开展研究,目的在于利用ALPS技术研究mTBI患者,特别是MRI阴性患者的淋巴系统活性变化。结果在2023年5月发表于《Frontiers in Neurology》在线。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研究结论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