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04日发布 | 1585阅读

【大师对话AI】楼美清教授:经颅内镜技术治疗斜坡脑膜瘤

楼美清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脑医汇官方

脑医汇

达人收藏、周刊收录2项荣誉


近期随着ChatGPT等人工智能大热,越来越多患者甚至医生进行问询相关知识,但是得到的回答不太精准,为了能更好的服务各位医师同道,脑医汇-神外资讯本周五邀请楼美清教授就经颅内镜技术治疗斜坡脑膜瘤进行探讨。


QQ浏览器截图20230208102310.png

Q1:当前斜坡脑膜瘤手术的难点有哪些?

QQ浏览器截图20230323134407.png

位置:斜坡脑膜瘤位于脑干附近的小脑斜坡区域,这个区域是脑干和小脑之间的重要通道,有着复杂的神经结构和功能。手术需要在这个高度敏感的区域进行,因此对神经外科医生的技术要求非常高。


接近重要结构:斜坡脑膜瘤常常靠近脑干、小脑和其他重要的神经结构,比如脑神经和血管。手术过程中要小心地避免损伤这些结构,以减少手术的风险和患者后遗症的可能性。


切除全面性:尽可能完整地切除斜坡脑膜瘤是手术的目标。但由于肿瘤的位置和周围结构的复杂性,有时可能无法完全切除,或者完全切除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医生需要在安全和最优治疗之间做出权衡。


神经功能保护:斜坡脑膜瘤手术可能涉及与重要神经结构接触,如脑干和脑神经。在手术中保护这些结构的功能至关重要,以避免术后发生神经功能损伤。


术后效果:斜坡脑膜瘤手术后的康复可能是一个挑战。由于该区域的敏感性,手术后可能会导致一些潜在的并发症,例如失衡、步态异常、面部神经损伤、语言和听力问题等。术后的康复和功能恢复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


术前评估:由于手术的复杂性,医生在决定是否进行手术之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脑部影像学检查、神经系统功能评估等。医生需要准确评估患者的手术可行性和患者的整体状况,以制定最佳治疗计划。


楼.png

一、肿瘤切除

长至颈静脉结节内侧,跨过基底动脉,切除困难

跨过中线对侧时,外展神经的保护不理想

肿瘤质地较硬,与神经和脑干粘连时手术困难

蝶岩斜脑膜瘤,长至颈静脉内侧、海绵窦和鞍内不同同时顾及


二、神经保护

滑车神经容易损伤

术后外展神经功能容易有影响,神经障碍发生率44% (29-76%)

大的肿瘤面神经功能容易有影响


三、血管损伤

椎动脉被肿瘤包裹

基底动脉被肿瘤包裹

小脑上动脉、前下动脉被肿瘤包裹


QQ浏览器截图20230208102310.png

Q2:斜坡脑膜瘤手术入路的选择?

QQ浏览器截图20230323134407.png

后颅窝入路:这是最常用的斜坡脑膜瘤手术入路之一。通过在头后部切开头皮,移开小脑,并进入小脑幕下的脑干和斜坡区域。这个入路可以较好地暴露斜坡脑膜瘤和周围结构,但手术范围可能有限。


茏莉蛛网膜下腔入路:这个入路通过小脑和脑桥之间的茏莉蛛网膜下腔来接近斜坡脑膜瘤。这种入路有助于更好地暴露脑干和斜坡区域,但手术难度较大,需要经验丰富的神经外科医生来执行。


经小脑前下延髓入路:这个入路通过小脑的前下部,延伸到脑干和斜坡区域。这种入路可以提供相对较直接的通道,但可能对小脑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


横突入路:这个入路是通过颅骨的横突(mastoid)部位进入斜坡区域。这种入路适用于一些位于斜坡区域侧面的肿瘤,但可能较难暴露深部的肿瘤。


蝶鞍入路:对于位于脑干与视神经交叉处的斜坡脑膜瘤,蝶鞍入路可能是一个选择。这个入路通过鼻腔进入蝶鞍区域,然后到达斜坡区域。


楼.png

1.从最大限度的切除肿瘤,保护神经功能,以颞下经前岩入路更优


2.术后减少病人颞叶挫伤,减少优势半球侧题叶损伤角度,枕下入路更优


3.斜坡区脑膜瘤包裹椎动脉、基底动脉的病例仍然是具有挑战性,需要找到新方法来处理


外展神经和面神经功能的影响仍然要摆在突出的位置上来考量


QQ浏览器截图20230208102310.png

Q3:经颅内镜技术的优势有哪些?

QQ浏览器截图20230323134407.png

小切口:经颅内镜技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只需要在头皮上进行较小的切口,通过颅骨的天然孔洞或导向器引导下,将内镜和其他手术仪器导入斜坡区域。相比传统的大开颅手术,经颅内镜技术可以减少对头皮和颅骨的损伤,减少手术创伤和出血,从而缩短住院时间。


较少脑组织损伤:经颅内镜技术可以提供更清晰的视野和放大效果,使神经外科医生能够更准确地切除斜坡脑膜瘤,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周围的脑组织。这有助于减少术后神经功能损伤和并发症的风险。


较少术后并发症:由于经颅内镜技术是微创手术,术后疼痛和不适通常较轻,并且患者恢复更快。住院时间缩短,恢复期较短,减少了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更好的手术可视化:内镜系统提供了高清晰度的显微视野,使神经外科医生能够更清楚地观察斜坡脑膜瘤和周围解剖结构,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进行手术操作。


多角度切除:内镜技术允许医生从不同的角度接近斜坡脑膜瘤,有助于更全面地切除肿瘤。


楼.png

可以更早的暴露斜坡、脑干腹侧全貌,可以发现外展神经,显露基底动脉对侧结构,从而有利于肿瘤的全切、保护外展神经。


可以更好的利用自然、深部间隙,在以左侧为主的病变中选择手术入路时,枕下入路成为比较好的选择。


在选择同样手术入路时,比显微镜下显露的范围更广阔,也就是可以利用更小的操作间隙切除肿瘤。


在利用枕下入路切除岩斜脑膜瘤时可以创造性的利用滑车上间隙,三叉神经和滑车神经之间的间隙,可以更好的保护面神经、外展神经。

本期特邀嘉宾


楼.png

楼美清 教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


神经外科主任,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颅底外科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上海市神经外科专委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镜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微侵袭神经外科专委会委员

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协会脊柱脊髓专家委员会副主委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肿瘤专业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中华医学会神经脊柱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垂体瘤协作组委员

1_411776833_171_85_3_726330079_94d16cd75bfada024519e4a4cb233ad6.png

点击二维码,前往楼美清 教授学术主页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往期回顾

20230329100857_q3y4qmlqrm.jpg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文章


科室.jpg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