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新德里全印度医学研究所神经外科的P. Sarat Chandra等描述不经口入路、仅采用颈椎后路复位的齿状突骨折新方法,即牵引、压缩和复位的改良手术。结果发表于2023年3月的《Neurospine》在线。
——摘自文章章节
【Ref: Chandra PS, et al. Neurospine. 2023 Mar;20(1):393-404. doi: 10.14245/ns.2244460.230. Epub 2023 Mar 31.】
研究背景
颈椎损伤尤其是C2节段,如果存在不稳定性和脊髓受压的情况下,可能引起严重的病残或死亡。C2骨折形式多样,如侧块骨折、泪滴样骨折、创伤性滑脱(hangman骨折)和齿状突骨折等。齿状突骨折约占颈椎损伤的10%-20%,此发病率可能低估。齿状突骨折的治疗方案主要取决于骨折类型和临床症状。目前使用的分类,将齿状突骨折分为3种主要类型,每种类型进一步细分为移位或非移位。在3种类型的齿状突骨折中,II型最常见,具有骨不连率发病高的特征。此外,治疗模式与骨折时间相关。急性骨折通常先牵引复位,然后置齿状突螺钉。而慢性不愈合骨折的治疗极具挑战性,包括制动保守治疗、后路跨关节螺钉固定、清除骨折端边缘置齿状突螺钉、经口切除齿状突加后路固定等,适用于慢性、移位的、不愈合的“不可复位”齿状突骨折。
印度新德里全印度医学研究所神经外科的P. Sarat Chandra等描述不经口入路、仅采用颈椎后路复位的齿状突骨折新方法,即牵引、压缩和复位(distraction,compression,extension and reduction,DCER)的改良手术。结果发表于2023年3月的《Neurospine》在线。
研究方法
图1. 手术技术示意图。A. 由于齿状突骨折和移位后脊髓受压。箭头指示导致齿突移位和脊髓压迫的作用力线,齿突向前滑动,“楔入”C2体和C1弓之间。B. 首先磨除C1后弓。C. 脊髓背侧减压。D. 将C1侧块完全磨除。E.在枕骨和C2关节之间放置垫片。F. 垫片于II型枢轴关节的支点。F. 在枕骨上置入一个临时螺钉,将卡尺臂放置在C2下表面和枕骨螺钉之间。融合器作用类似于支点,将C2体向前移动,并将其“滑入”断裂齿突下方。G. 在枕骨和C2经椎板螺钉之间安装连接棒固定。C2采用椎板和峡部的螺钉。S,脊髓;O,枕骨;D,齿突;C1,C1前弓;PC1,C1后弓。
研究结果
典型的病例(例1-5):
例2:45岁女性,6个月前道路交通事故后发生II型齿状突骨折。最初因头部弥漫性轴突损伤进行脑创伤治疗,呼吸机支持近2周,病情好转。A. 入院时MRI显示重度脊髓受压;B. CT显示C1弓与C2体之间楔入大骨折块和2个小的、粉碎性骨片。C. 在改良DCER术后骨折复位满意(髓腔直径有效改善86.4%,髓腔直径实际改善68%)。
例3:22岁男性持续Ⅱ型齿状突骨折,5.5个月前在放风筝时从屋顶上跌落。A. 外院后路手术钢丝固定,效果不满意。转诊后,CT还显示C1侧块骨折。接受改良DCER术后,CT显示骨折复位满意和齿突重新对线。
例4:34岁女性,36个月前从楼梯上跌落。最初出现完全性四肢瘫痪,在当地医院接受甲泼尼龙药物治疗和牵引,症状改善极小,Nurick评分为5。CT显示C1弓和C2体之间楔入一个大的、断裂的齿突碎片,C1后弓和C2体之间的脊髓严重受压。以后接受改良DCER术。在手术过程中,放置相互连接的C2椎板和峡部螺钉。术后,髓腔直径有效改善72%,髓腔直径实际改善61%。患者在32个月内Nurick评分获得改善,2分,令人满意。
研究结论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