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在服用抗肿瘤药时要特别注意一些细节。本期安全用药,我们就从服药时间、服药方法和漏服处理三个方面介绍服用抗肿瘤药时的注意事项,希望对广大患者有所帮助~
临床上一般将服药时间分为餐前、餐中、餐后、空腹和临睡前五个时间段。人体进食后,食物可与某些药物发生物理、化学反应,影响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最终影响其生物利用度。因此,正确理解药物服用时间非常重要。
1餐前
通常指用餐前30分钟。餐前服用是为了减少食物对药物吸收和其药理作用的影响,提高药物的稳定性,使药物发挥最佳疗效。但目前明确要求必须要在餐前服用的抗肿瘤药物比较少。
2餐中
通常指用餐后片刻或进食少许后。餐中服用能够减少药物对消化道的刺激,减少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适症状。建议餐中服用的抗肿瘤药包括伊马替尼、长春瑞滨、塞瑞替尼等。
3餐后
通常指用餐后30分钟。餐后服用一是可避免药物对胃黏膜造成刺激;二是可减慢胃排空速率,使药物缓慢而均匀地到达肠道吸收部位,以利于某些药物的吸收。建议餐后服用的药物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依西美坦
餐后服用可以增加药物的吸收
2.替吉奥
空腹服用会改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进而降低抗肿瘤作用,故应餐后服用;
3.西达本胺
餐后服用不仅可使血液中的药物浓度高于空腹时服用,而且有助于缓解药物对胃肠道刺激而引起的不适症状;
4.阿帕替尼、替加氟、卡培他滨、尿嘧啶替加氟
餐后服用能够降低这些药物引起的胃肠道不适症状。
4空腹
5临睡前
通常指睡前的15~30分钟。建议临睡前服用的抗肿瘤药物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1.沙利度胺
服用后会出现嗜睡、眩晕,因此应临睡前服用;
2.司莫司汀
在夜晚睡前服用,可以减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另外建议服用前应给予止吐剂。
此外,服药时间也与服药频次密切相关。口服抗肿瘤药物的服用次数一般有每日3次、每日2 次、每日1次等。
早、中、晚各服1次,尽可能间隔8小时;如医生有特殊交待,则遵医嘱服用。以雌莫司汀胶囊(空腹服)为例,可安排在早上7点、下午3点和晚上11点空腹服用。
早、晚各服1次,尽可能间隔12小时。以替吉奥胶囊(餐后服)为例,可分别安排在早、晚餐后半小时服用。
每日固定一个时间,规律服用。以厄洛替尼片(空腹服)为例,可安排在每日上午10点空腹服。
患者在医师和药师的指导下正确掌握药物的作用特点、正确理解服药的次数,由此把握最佳的服药时间,才能最大限度地确保用药安全和有效。

采用规范的服药方式
最好取站立位,先饮一口水,湿润咽喉部,然后把药品放入口中,用100~200ml温水送服。需注意不宜躺着服药或服药后立即卧床;不能干吞药或喝水太少。这两种错误的服药方式容易引起药物性食管溃疡。

选用正确的送服液体
选用白开水或纯净水服药,不宜用茶水、矿泉水、碳酸饮料等送服。因为茶水中含有大量鞣质,而矿泉水中含有矿物质(金属离子等),可能会与药物中的蛋白质、生物碱等成分发生相互作用,从而 降低药效。

某些抗肿瘤药物可以分散在水中服用
药片或胶囊在掰开或分散后,会影响其溶解和吸收规律,可能导致严重不良反应,所以大多数口服抗肿瘤药物须整粒吞服。但也有少量抗肿瘤药物(如伊马替尼、吉非替尼、依维莫司等)可分散在水中服用,以方便吞咽困难患者或者儿童服用。

服用某些抗肿瘤药物时需多饮水
如服用伊马替尼时建议饮一大杯水(约300ml),使胃肠道紊乱的风险降到最低。而复方环磷酰胺、巯嘌呤、羟基脲、甲氨蝶呤这些抗肿瘤药物经肾脏排泄,大剂量应用时,药物原型或代谢产物可能会引起肾脏功能损害。服药期间大量饮水可以稀释其在尿液中的浓度,加速排泄,从而减少对肾的损害。

某些抗肿瘤药物不能与牛奶同服
牛奶或奶制品中富含铁、镁、钙等金属离子,容易与某些抗肿瘤药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溶性化合物,使药物不易被肠道吸收,降低药物疗效。例如,替加氟中含有碳酸盐成分,会与牛奶或奶制品中的钙、镁离子发生反应,从而降低药效;雌莫司汀可与多价的金属离子形成不溶性盐,所以与牛奶或奶制品同服会影响其吸收。因此,在服用这些药物时,最好与服用牛奶或奶制品间隔1~2小时。
抗肿瘤药物应按时服用,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可能会出现漏服药品的情况。此时,为了保证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平稳、不会忽高忽低,补服药品时要遵循补服原则,不可随意调整服药间隔。补服抗肿瘤药物的一般原则主要有以下三点:
1.如发现漏服的时刻在用药间隔的1/2时间内,应立即补服;
2.如已超过用药间隔的1/2时间,则不必补服;
3.漏服后再次服药时按原时间服用,剂量不得加倍。
此外,患者在服药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充分关注服药细节,必要时应咨询医师或药师,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正确的服药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同时避免或尽量减少服用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
来源:安徽药品监管
图片来源网络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