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预览
对于高龄且伴有房颤问题的患者,心源性栓塞的可能性高,同时病人伴有动脉粥样硬化基础,如何实现一把再通是临床术者急切关注的问题。本次的手术聚焦伴有房颤、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通过抽拉结合的技术,最终实现了术中一把三级再通。
病史简介
患者:女,86岁,主因“突发失语伴左侧肢体无力约5小时”就诊。
既往病史:膀胱癌术后,泌尿道感染,房颤,慢性心功能不全。
入院查体:嗜睡,失语,左侧肌力0级,NHISS 10分。
影像学:MR灌注计划(多模磁共振影像检查):
1、右侧枕叶新鲜梗塞灶。
2、脑内多发腔隙灶和缺血灶,脑白质变性,老年脑改变。
3、TOF-MRA: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
4、SWI: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血栓,右侧颞叶含铁血黄素沉着。
5、右侧大脑半球片状严重低灌注区,PWI-DWI失匹配【有】。
诊断:急性脑梗死,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膀胱癌术后,泌尿道感染,房颤,慢性心功能不全。
影像学资料
左右滑动切换图片
II型弓,右椎纤细,余血管多发斑块形成,管腔轻-中度狭窄(图像时间2023年1月)。
通过右侧股动脉穿刺,将Cerebase DA长鞘超选至右侧颈内动脉C2段,进一步明确该患者为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
手术过程
将EmboTrap取栓支架通过微导管送入、定位后等待3分钟,缓慢且匀速释放取栓支架,在完全释放后,缓慢跟进Large Bore中间导管至M1段。
EmboTrap取栓支架释放后,因其内通道的设计,可见前向血流。
通过支架结合中间导管,抽拉结合的方式进行取栓,1次取栓后,进行造影,即刻造影可见血管TICI 3级再通。再通时间在14分钟以内。
手术耗材:
Cerebase DA远端输送导管 90cm
Large Bore远端通路导管 125cm
HYBRID 0.014in*200cm微导丝
TrevoPro微导管
EmboTrap II 5*33mm取栓支架
手术结果
前循环造影,造影可见远端血管血流通畅。
左侧颈内动脉起始段斑块形成,轻度狭窄。
后循环造影,远端血流良好。
术者心得

对于高龄病患,且伴有心脏疾病,术前根据病史,优先考虑心源性栓塞,属于比较困难的取栓类型,尤其需要制定合理的手术策略,以实现最短时间内的一把再通。同时,在制定策略之前,需要精细的影像检查佐证。针对该病人情况,使用长鞘+中间导管+支架的抽拉结合技术,来提高一把再通率,并且最终获得了理想的结果。
团队介绍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脑血管病科
科室简介: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脑血管病科始建于2021年12月08日,科室由神经外科和神经内科专门从事脑血管病亚专业的医师共同组成,现有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9人,医技1人,学历本科以上18人,其中博士2人,硕士15人,主要负责脑血管病的临床规范诊治、个体化治疗、科研和教学。
在脑血管病诊治方面:规范化的卒中治疗,特别是急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动脉内取栓技术和脑动脉瘤栓塞技术,有效的提高了脑卒中患者的抢救成活率,大大减少了病残率。
科室正式建科时间虽短,但科室团队成员在临床规范诊治脑血管疾病方面已有20多年的丰富经验,我院1994年在上海市率先开展“超早期溶栓治疗对缺血性卒中的研究”,为上海市缺血性卒中溶栓规范化治疗奠定了基础,1998年完成上海市首例应用rt-PA溶栓治疗缺血性卒中,同时在国内开展多学科协作的脑血管病中心急诊一体化救治模式,联合静脉溶栓及动脉取栓进行救治,并建立了院内卒中流程等急诊救治网络等,2010年起创立“中国临床神经科医师培训班”项目,共培训几千余名临床医师,2021年,我院引进了国内脑血管病介入知名专家方亦斌主任作为脑血管病科学科带头人,组建了一支新型的医疗团队,自2021年底建科以来,已完成各级各类神经介入手术700余台次,诊治范围包括:颈动脉和颅内动脉狭窄及闭塞、椎基底动脉狭窄及闭塞、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脑动静脉瘘、颅内静脉窦血栓、静脉窦狭窄及闭塞,以及需要外科治疗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脑梗死等脑脊髓血管疾病。
术者简介
方亦斌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脑血管病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博士后、多大FIELDs研究所访问科学家
国家卫计委脑防委出血性外科专委会委员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介入医学工程分会神经介入学组秘书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课题8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获省部级一等奖4项
获得专利授权10余项,副主编参编专著5部
诸德源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
医学博士,脑血管病科主治医师,同济大学讲师
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力学专委会委员
以第一或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1篇,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3项
专业方向为脑血管病的临床诊治及基础研究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