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次「精选编译」由周玉会医师、gaom副主任医师编译,为大家带来《低NIHSS评分急性大血管闭塞患者脑膜侧支循环与梗死进展》,欢迎大家阅读分享!
——摘自文章章节
【REF: Kim YS, et al. Stroke: 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Neurology. 2023;0:e000819. doi: 10.1161/SVIN.122.000819】
急性大血管闭塞(LVO)后成功再灌注被认为是唯一有效的挽救未受损脑组织的方法。脑膜侧支循环(LMC)对缺血脑组织的灌注存在个体差异,因而基线LMC灌注水平是评价接受血管内治疗患者临床预后的重要因素。轻型LVO卒中约占LVO人群的10%,LMC对于轻型LVO卒中患者的作用尚不明确。由于10-20%的轻症LVO患者会出现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导致预后不良。因此,有必要尽早识别出此类高危患者。来自韩国首尔大学医院的Yong Soo Kim等收集了多个卒中中心登记的临床和影像学数据,研究基线LMC对急性LVO血管内治疗后影像学和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发表在2023年5月的《Stroke: 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Neurology》。
该研究数据来自一个前瞻性收集的全国多中心卒中登记库,主要纳入了最后正常在24小时内、NIHSS评分小于6分、且影像学确诊的前循环近端大血管闭塞(ICA、M1段、M2段)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采用CT和MRI-DWI影像ASPECTS评分对基线影像和随访影像进行评价。梗死体积进展定义为随访影像的ASPECTS较基线ASPECTS评分下降;ASPECTS评分下降程度分为0(无变化)、1(下降1分)和/2+(下降2分及以上)。基线LMC被分为良好、中等和不良。
患者特征
研究纳入了623例基线NIHSS分数<6的急性LVO患者。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7.6±13.4岁,其中380例(61%)为男性,基线NIHSS中位数为2(四分位数间距为1-4)。入组患者中,60%有高血压,29%有糖尿病,29%有房颤。105例(17%)接受了静脉溶栓治疗,119例(19%)接受了血管内治疗。331例(53%)患者为LMC良好,219例(35%)为中等,73例(12%)为不良。基线ASPECTS的中位数为10(四分位数间距为9-10),随访ASPECTS的中位数为8;随访ASPECTS检查中位数时间为基线评分后86小时(四分位数间距为67-96)。335例(54%)患者出现梗死进展,181例(29%)ASPECTS下降≥2;16例(2.6%)发生重度梗死进展(ASPECTS下降≥6)。
轻症LVO患者LMC与梗死进展
相比无梗死进展的患者,梗死进展的患者从最后正常至到达医院时间更短,基线NIHSS评分更高,再灌注治疗率更高(表1)。梗死进展的患者中LMC不良率更高(ASPECTS下降2+为17%,ASPECTS下降1为14%,无ASPECTS下降为7%)。LMC不良的轻症LVO患者的梗死进展率更高(LMC中等与良好相比,调整后的共同比值比为1.23 [95% CI,0.87-1.74];LMC不良相比,调整后的共同比值比为2.05 [95% CI,1.22-3.47];表2,图1)。基线LMC等级与ASPECTS下降的初值也有显著相关性(LMC中等与良好相比,调整后的风险比为1.07 [95% CI,0.84-1.34];LMC不良与良好相比,调整后的风险比为1.56 [95% CI,1.15-2.10])。LMC对梗死进展的影响受到高血压、糖尿病和闭塞部位的影响(图2)。在高血压、糖尿病或大脑中动脉闭塞的亚组分析中,LMC不良对梗死进展的影响比值比减小了。
表1. 梗死进展的特征
表2. 梗死进展的多变量模型
图1. 根据侧支血流,基线ASPECTS和ASPECTS递减分布。(A, B)侧支血流良好的患者;(C, D)侧支血流中等的患者;(E, F)侧支血流不良的患者。
图2. 根据LMC进行梗死进展的亚组分析
轻度LVO患者的LMC与END

关注大血管闭塞
组 稿
张颖影 副主任医师
脑医汇-神介资讯编委会秘书
编 译
周玉会 医师
gaom 副主任医师
审 校
邢鹏飞 副主任医师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终 审
洪波 教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