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16日发布 | 2251阅读
神经介入-动脉瘤

Pipeline™ Shield以表面觉醒 焕密网新生|Shield华东首秀-刘建民教授团队:经桡入路左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

刘建民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李强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吕楠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达人收藏


专家访谈

Q1

当初Pipeline™刚刚进入中国时,您团队就开展了Pipeline™的临床应用。请您分享第一次使用Pipeline™的体验?

刘建民

教授


动脉瘤治疗从外科手术到介入治疗,从瘤内填塞到血管重建,血管重建从常规支架、激光雕刻支架、编织支架到密网支架,它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第一次使用Pipeline™的时候,最大的感受就是整个血管重建的过程变得简单、快速、效果更好。过去我们重建血管,需要两个、三个、甚至更多的支架来提高金属覆盖率,达到重建血管、重构血流的目标。有了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特别是Pipeline™以后,对于血管重建目标的实现,技术上难度大幅度的降低。把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技术推向临床一线,惠及更多的患者就成为可能。

Q2

关于Pipeline™ Shield实际在临床中使用,您有什么具体的反馈?

刘建民

教授


Pipeline™ Shield我们期待了很久,今天第一例使用以后,器械本身的操作过程和它的前一代产品没有什么区别。我们期待的是它的表面改性技术在功能上能给患者带来更快速的内膜覆盖、支架表面的内膜修复,我们更希望在这样一款表面修饰的产品使用以后,把抗血小板用药的剂量降下来,用药的时间缩短,从而减少因为抗血小板药物带来的副作用,去化解因为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很多患者在伴发疾病的治疗上面临的矛盾。所以对于这样一款全新的表面改性的密网支架,我觉得在未来进一步地去拓展血管重建技术治疗颅内的各种疾病的过程当中减少和缩短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这样一个前景,非常值得期待。如果这个技术在未来的临床应用过程当中有更多的数据、更多的证据,可能会惠及很多很多患者。

Q3

您觉得关于Pipeline™有哪些特点会让您作为首选的疗法推荐给患者?

刘建民

教授

我觉得其实每一款产品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Pipeline™作为一个钴铬镍合金的这样一个密网支架的设计,它在整个产品的稳定性、径向支撑力,特别是在一些比较大的、比较长的血管病变的时候,它整个从远端的锚定到近端的锚定,重建血流的稳定性比其他的同类产品会更具优势。

所以说就像我们做的第一例Pipeline™ Shield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我们觉得是非常棒的产品,但是在每一例手术的使用,每一例患者的治疗之后,我们总能找到自己在决策、型号选择、操作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管你是有很多经验的医生,还是一个年轻的医生,都需要不断地去积累、学习,不断地去精准地决策每一个患者最适合的型号、操作当中的细节以及最后的处理。我想这既是对一款新产品的体会,也是对于未来各位年轻医生和有一定经验的医生,一个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


Q4

您认为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未来会有怎样的进化?

刘建民

教授

Pipeline™ Shield就是我们最期待的一个进化,因为血管重建、血流重构已经成为颅内动脉瘤治疗的一个方向,但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怎么样减少缺血并发症,减少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不管是剂量还是时间。而Pipeline™ Shield表面改性技术是在全球第一个跨出这一步的产品,所以我们对它寄予了非常大的期望。随着临床应用的推广,越来越多的数据能给我们更多的信心。这一步跨出以后,我们还需要走很长的路,去不断地研究、探索,包括基础和临床两方面。

而且血管重建和血流重构这样一种新的理念,到底是从血管内去重建,还是从瘤内重建,我觉得这两个方向都是非常有前景的。因为血管的病变、动脉瘤它涉及的范围、大小、解剖的部位和类型都不一样。有些时候我们可能需要瘤内的血管重建,有些时候我们需要血管内的血管重建,需要慢慢地去积累更多的经验和证据,把适用于每种技术的人群能够区分开,把每一个人群、每一个病人都定位找到最适合、最安全、最好的治疗策略。


本期病例



患者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女性,63岁。

病史:因口舌麻木行CTA检查,发现左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既往高血压病史。


手术方案

术前予阿司匹林100mg qd+氯吡格雷75mg qd抗血小板准备。

行血栓弹力图结果显示:AA抑制率100%,ADP抑制率60.8%,拟经桡动脉入路行Pipeline™ Flex with Shield Technology™ 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置入术。


术中耗材

Phenom™ 27 微导管

Pipeline™ Flex with Shield Technology™  血流导向密网支架 2.75×20mm

远端通路导引导管

0.014''微导丝

0.035''泥鳅导丝

125cm SIM导管


手术过程

经桡动脉入路,0.035''泥鳅导丝配合SIM导管携远端通路导引导管置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

导管到位后,放大倍率下再次行造影,经校准后测量得出:靶动脉瘤远端血管直径2.93mm,近端血管直径2.83mm,拟释放节段血管长度约16.1mm。更换工作角度,再次校准后确认远端及近端血管直径。

Phenom™ 27 微导管置于大脑中动脉M2段。

微导管到位

根据血管测量结果,选择一枚Pipeline™ Flex with Shield Technology™ 血流导向密网支架 2.75×20mm,支架输送顺利,随后回撤微导管,将支架头端于大脑中动脉M1段血管平直处打开。

支架输送

支架头端打开

见支架头端打开良好后,回撤系统,将支架头端锚定于A1开口处近端,透视及造影下确认支架头端位置理想,随后进一步通过推拉结合的方式释放支架。

支架头端释放及造影确认

支架中段释放

支架中段释放后造影确认

支架尾端释放及造影确认

常规行微导丝按摩进一步促进支架打开和贴壁。

微导丝按摩


术后情况

工作位透视下观察可见支架打开良好,复查造影可见支架打开良好,动脉瘤内可见造影剂滞留。

术后工作位造影

术后标准正位造影



总结


Pipeline™ Shield 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终于进入到中国,作为初次的使用体会,操作本身过程与Pipeline™ Flex 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并无差异。我们也期待Shield表面改性技术,在功能上能给患者带来更快速的内膜修复。也非常期待它能够降低病人抗血小板药物的剂量,缩短病人用药的时间,减少因为抗血小板药物带来的副作用,为患者带来更安全的选择。


术者简介

刘建民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 脑血管病中心主任,战创伤中心主任,全军脑血管病研究所所长

  •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客座教授

  • 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工程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国家卒中中心管理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卒中专科联盟副主席;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全军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世界神经介入大会(WLNC)执委;2011世界颅内支架大会(ICS)主席;2016/2021WLNC主席;东亚神经介入大会(EACON)主席


李强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副主任

  •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访问学者

  • 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神经介入专委会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神经介入学组副组长

  •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委会委员

  • 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外科专委会委员,脑血管病学组副组长


吕楠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医学博士

  • 脑血管病中心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美国Houston Methodist医院访问学者,上海理工大学联合硕士生导师。

  • 长期从事脑血管病的临床诊疗与基础研究,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省部级课题10余项,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余篇,参编专著6部,多次应邀在世界神经介入治疗大会(WFITN)等国内外学术会议发言。




特别说明:本页面所包含的文章、视频、直播以及通过此内容使用或链接到的任何第三方的全部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仅代表讲者本人或者该第三方的内容和观点,与美敦力公司的立场无关。本页面所载的内容、信息、评论仅供参考。如果您是一位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您应该通过您自己的专业判断来评估本页面所提供的所有信息。我们也建议在作出任何评价或治疗决定前请咨询其他专业人士并查阅其他参考资料。如任何个人或其他媒体、网站欲转载使用本页面所载文章、视频、直播以及通过本页面使用或连接到的任何第三方的任何文字、图片或音、视频的,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https___www.medtion.com_app_subspecialty_index.html_channelId=4&channelTitle=介入&mpId=730&ocsId=788.png

点击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