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28日发布 | 513阅读
神经介入-动脉瘤

汪雷教授:WEB临床应用体会

汪雷

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

达人收藏、周刊收录2项荣誉


产品介绍



适应症

·颅内分叉部动脉瘤:大脑中动脉分叉部,颈内动脉未端,前交通动脉复合体或基底动脉顶端,

·动脉瘤直径为3mm至10mm,

·囊状宽颈动脉瘤: 瘤颈尺寸24mm或者体颈比>1且<2,

·成年。

影像关注点

1、看清瘤颈与分支血管间的关系,清晰显示瘤颈切线位,分支血管是否侵及。


2、看清瘤高长轴的走向,在此位置上瘤内导管进退及装置释放时更安全。


3、充分了解动脉瘤的三个形态学特点。

·瘤体形态: 圆形、长方形、不规则;有无分叶或子瘤;有无瘤体成角; (与测量密切相关)

·分支血管的粗细、瘤体与分支血管之间有无成角或偏侧; (与分支血管的保护密切相关)

·瘤体与载瘤动脉之间有无成角;(与微导管的塑型相关)


瘤体高度长轴、载瘤动脉长轴、分支血管连线,三者之间十字交叉是最理想的状态。


建立通路

·采用三同轴系统。对于路径迂曲的病例,建议选用更柔软的中间导管,虽然系统支撑性降低,但通过将中间导管尽量走远,可以部分抵消支撑力下降的影响,同时微导管到位的安全性更高。

·通过微导丝和VIA微导管将中间导管往远端带,前循环可到颈内动脉分又处、A1段、M1段;后循环可到椎动脉V4段、基底动脉。

·VIA27导管超选困难时可用双导丝牵引

·VIA33导管采用1.7F微导管牵引

VIA导管定位

·动脉瘤瘤高长轴与载瘤动脉长轴成角时,通过过度塑形 (最多可达2倍)来将微导管头端成型。理想的微导管位置是微导管头端走向与动脉瘤瘤高长轴的走向一致。

·装置到达导管远端时会将塑形好的微导管头端带直,装置越大效应越明显,这时VIA微导管头端会朝向动脉瘤的侧壁。

·清楚显示分叶或小泡的位置,避免装置推出时头端进入分叶或小泡。

·微导管较硬,输送时会引起血管变形,到位后需要重新做路图。

测量要求

·两个正交位的平均瘤体宽度

·两个正交位的瘤颈宽度

·两个正交位的最小高度


·测量多角度投影尺寸,通过2D或3D影像测量,形态越不规则对测量要求越高。

·动脉瘤瘤体成角或有子瘤、小泡时测量要排除在外。

·使用预期的WEB放置位置进行动脉瘤高度测量,而不是从瘤颈到瘤顶最高点的高度。

WEB使用



病例应用
CASE 01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CASE 02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CASE 03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CASE 04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CASE 05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CASE 06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CASE 07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CASE 08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小结

WEB使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治疗变得更加简单,对其他部位的宽颈动脉瘤,在路径合适的情况下,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术前全面的影像评估,WEB型号合适的选择,规范的操作步骤,是保证手术安全的关键。建议由易至难,由未破裂病例到破裂病例,逐步开展。手术操作的可行性已得到肯定,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结果来证实。




会议观看


脑医汇旗下神介资讯直播技术支持


电脑端:登录网址

https://www.brainmed.com/meeting/detail?id=2913&agendaId=99683即可进入会议录播界面


https___www.medtion.com_app_subspecialty_index.html_channelId=4&channelTitle=介入&mpId=730&ocsId=788.png

点击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