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10日发布 | 665阅读
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继发性白质损伤和治疗靶点

杨志荣

Friedrich-Alexander- Universität 医学院

陈晓霖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王知秋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第三军医大学(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神经外科的冯华教授等撰写综述,总结aSAH后白质损伤的病理生理学过程和机制,以期制定预防和治疗aSAH后远期认知功能障碍的策略,结果发表在2021年7月的《Frontiers in Neurology》在线。


——摘自文章章节

Ref: Ru X, et al. Front Neurol. 2021 Jul 15;12:659740. doi: 10.3389/fneur.2021.659740. eCollection 2021.


研究背景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均高。aSAH的病死率在过去的20年下降50%,但70%以上的幸存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和认知障碍,脑白质损伤可能是aSAH导致远期神经功能缺损的原因之一。人们已关注脑白质损伤在aSAH后病理生理过程中的关键作用,认为主要与脑内压升高引起的机械性损伤以及血液降解和缺氧引起的代谢性损伤相关。第三军医大学(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神经外科的冯华教授等撰写综述,总结aSAH后白质损伤的病理生理学过程和机制,以期制定预防和治疗aSAH后远期认知功能障碍的策略,结果发表在2021年7月的《Frontiers in Neurology》在线。


研究结果



研究者认为,aSAH后白质损伤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是破裂血管的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并增加颅内压。随后,包括凝血酶、兴奋性氨基酸和炎性细胞因子等生化因子引起血脑屏障破坏、脱髓鞘和神经凋亡,导致aSAH后白质损伤(图1)。


图1. aSAH后大脑白质损伤过程的示意图。


研究者将aSAH后白质损伤的潜在治疗策略总结为表1。


表1. 治疗aSAH后白质损伤的药物及其靶点。


研究结论



最后作者指出, aSAH后白质损伤的治疗应通过减轻血脑屏障破坏,降低颅内压,阻断凝血酶激活分子级联反应等控制损伤的抗炎反应。同时,髓鞘再生和神经血管的修复可以OPC细胞、神经干细胞和周细胞的修复和稳定功能达到。这两种策略的结合减少aSAH后的白质损伤,加速神经功能的恢复。潜在药物已批准用于临床应用,在不久的将来,可能出现治疗aSAH患者白质损伤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的突破。

1689039268885.jpg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