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医汇,由外而内,融“汇”贯通
近日,公共卫生学院朱东山教授团队与周成超教授团队合作,在Lancet Public Health在线发表论著“Association between hearing aid use and all-cause and cause-specific dementia: an analysis of the UK Biobank cohort”,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博士后江帆为第一作者,朱东山教授、周成超教授为共同资深作者,山东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

[Jiang F, Mishra SR, Shrestha N, Ozaki A, Virani SS, Bright T, Kuper H, Zhou C, Zhu D. Association between hearing aid use and all-cause and cause-specific dementia: an analysis of the UK Biobank cohort. Lancet Public Health. 2023 May;8(5):e329-e338. doi: 10.1016/S2468-2667(23)00048-8. Epub 2023 Apr 14. PMID: 37062296.]
1
研究背景
目前全球痴呆症患者的数量正在不断增加,但是痴呆症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疗和治愈手段。
研究表明,听力损失可能是痴呆症最具影响力的可控风险因素。由此,通过在中老年人中使用助听器等方法来修复听力损失可能是降低痴呆症风险的潜在方法。
然而,现实世界中助听器在降低痴呆风险方面的有效性尚不清晰。
2
研究方法&研究结果
基于英国生物银行(UK Biobank)数据库,团队探讨了助听器使用与全因痴呆及各痴呆亚型(阿尔兹海默病、血管型痴呆和其他类型痴呆)之间的关联。
研究结果表明,与听力正常的老年人相比,没有佩戴助听器的听障患者患痴呆症的风险高出42%。
相比之下,使用助听器的听障患者的痴呆风险没有增加。研究同时进行了广泛的敏感性和竞争性风险分析,排除了反向因果及死亡竞争性风险。
3
学者述评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教授Gill Livingston与SergiCostafreda针对该研究的述评也同期发表在Lancet Public Health杂志上。
他们评论该研究是目前对通过改善听力来预防痴呆证据上的巨大推进(Huge progress),认为这是在随机对照实验证据缺乏的情况下,目前所能获得的最好证据。
2020年柳叶刀痴呆症预防、干预和照护委员会表示,助听器作为一种微创和具备成本效益的康复方式,将可能预防全球8%-9%的痴呆症发生。
美国听力损失协会公共政策主任Lise Hamlin在接受CNN采访时也针对本研究发表了评论:“社会需要这样的研究来鼓励公众不要因为听力问题而感到尴尬,并积极寻求评估与治疗。”
通
讯
作
者
*本文转载自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官网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