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的研发

Tubridge的上市前研究
PARAT研究



研究意义-真实世界研究
为我国颅内动脉瘤诊疗指南提供血流导向循证医学证据
主要研究者及发起单位
IMPACT上市后研究
Advisory Committee

参研中心及主要研究者

研究背景
在PARAT临床研究中,Tubridge在大型/巨大型动脉瘤的治疗上获得了优秀的临床疗效,然而,在一项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系统性综述当中,真实世界中超过一半的小型动脉瘤(56%)用血流导向装置治疗[1]
因此,进一步验证真实世界中Tubridg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治疗颈内动脉及椎动脉未破裂动脉瘤(动脉瘤大小不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Briganti F, Leone G, Marseglia M, et al.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cerebral aneurysms using flow-diverter devices: A systematic review. Neuroradiol J 2015; 28: 365–375.
研究目的

IMPACT入选标准
年龄18岁以上,男性或未孕女性;
DSA/CTA/MRA 诊断为颈内动脉或椎动脉未破裂动脉瘤的患者(包括囊状、梭形、夹层动脉瘤),瘤颈≤20mm;
患者本人和/或其授权人能够理解研究目的,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研究者认为可以选用血流导向装置治疗的患者;
愿意按照临床研究方案要求进行随访评价的患者。
IMPACT排除标准
三个月内病变处已放置支架或弹簧圈的患者;
三十天内有过或计划有重要手术的患者;
AVM(动静脉畸形)相关动脉瘤;
研究者认为不适合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例如:无合适的血管入路、颈内动脉、主动脉夹层可能颅内血管炎可能、颅内血管过度迂曲、血管严重狭窄或存在未完全扩张的支架致使器械无法到达病变位置;
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禁忌的患者:
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禁忌的患者;
DSA禁忌的患者:①碘造影剂过敏或不能耐受;②介入器材过敏;③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④穿刺点局部感染;⑤并发脑疝
对镍钛合金过敏的患者
活动性细菌感染的患者(体温高于38℃或白细胞计数>15*109/L);
正在参加其他药物或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者;
研究概况



200例受试者均在手术中植入了Tubridg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其中有2例受试者第一枚支架失败
▷一例为支架近端未充分贴壁补救了一枚支架;主要终点疗效愈合良好



备注:安全性结果基于SS集分析
IMPACT安全性结果(CEC评价)

备注:安全性结果基于SS集分析
IMPACT研究结论
▷动脉瘤完全闭塞率为79.1% (166/210)
▷成功闭塞率为88.6% (186/210)
▷靶病变相关的致残性卒中发生率或死亡率为1.0% (2/200)
备注:总体研究有效性结果基于PPS集分析(动脉瘤个数=210);安全性结果基于SS集分析(受试者=200)
▷动脉瘤完全闭塞率为79.9% (135/169)
▷动脉瘤成功闭塞率为88.2% (149/169)
▷靶病变相关的致残性卒中发生率为0.7% (1/150)
▷缺血性卒中发生率为4.0%(6/150)
▷出血性卒中发生率为0.0%
IMPACT研究结果与文献结果对比
Tubridge循证医学证据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使用Tubridge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情况
截止2022年3月底,共应用Tubridge治疗88例患者,总共95个动脉瘤。

一、大小:
支架释放容易偏大匹配;
支架释放难度大偏小匹配;
路径血管迂曲支架输送极度困难偏小匹配;
近端不稳偏大1-2级(释放难度大考虑桥接);
椎基底动脉偏大2级;
控制性释放时由长度、释放难度决定。
二、长度:三段计算法
1.远端(延长多少);动脉瘤颈(原始长度);近端(短缩/延长多少)
短缩/延长基准:±0.25以内
2.延长:直径每缩小1mm长度增加25%(推力量);
短缩:直径增加0.5mm短缩25%(减张释放);瘤内短缩50%(维持张力释放)
3.远近端长度一般为5-15mm(结合稳定性)
需考虑因素
1、 ±0. 5血管直径中实际长度与推挤力量成反比,避免过度推挤!
2、控制性释放由需求长度、释放难度决定。
三、操作难度(血管直径与血管通路影响)
1、血管直径:±0.5以内血管容易释放,超出要考虑打开困难、贴壁不良等问题。
2、血管极度迂曲:会导致输送极度困难,需选择直径匹配偏短支架,控制性释放;暴力输送也会导致支架疲劳,打开困难,需要中距离(1-2环内),耐心轻柔推拉按摩式打开;释放过程需维持适当张力非常缓慢释放。
四、桥接:
1、长度不够(优先单支架控制性释放);
2、血管迂曲且远近端血管差异大:释放困难或不稳定;
3、血管极度迂曲,理想规格支架输送极度困难。
技术要点
1、远端血管直径偏大匹配长支架、近端血管偏大1-2级长支架;
2、血管迂曲,可以双插管,头羊技术桥接;
3、桥接段不短于10mm为宜。
1、从支架显影丝判断推拉的力量、张力(保持正弦波的形态),避免ped方式推挤导致TB损坏;
2、TB是远距离维持张力打开:后2环轻柔推挤打开,或者维持适当张力过弯再推拉打开。
3、许奕教授曾经形容ped是小伙子,TB是姑娘,需要温柔一点!
4530规格支架在不同直径下显影丝形态
03
其他操作细节
1、血管迂曲,或者支架管高位,支架管头端需塑形;
2、双0.014微导丝支撑技术;
3、动脉瘤内控制性释放,避免膨大;
4、释放-慢!
5、推拉-轻柔!
其他操作细节
在比支架直径小1mm或更小的血管释放时,切忌释放张力过大!这是后期支架内血栓事件(狭窄)的主要原因!
释放开始头端无需完全贴壁,预留2mm回缩空间,只要支架前移警惕张力过大!

基本情况
性别:女
年龄:66(Y)
主述:检查发现颅内动脉瘤11天
查体:如:神志清,肢体肌张力正常,NS-
既往史:眩晕症
辅助检查:CTA检查结果:右侧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
术前抗血小板用药&监测
术前用药量:阿司匹林100(mg)、氯吡格雷75(mg)



术后用药
术后用药量:阿司匹林100(mg)、氯吡格雷75(mg) qd

基本情况

术中操作视频







病史
68岁女性,双侧后交通动脉瘤栓塞术后6年
2015-06-26,蛛血,DSA示双侧后交通动脉瘤,左侧为责任动脉瘤,行支架辅助左侧后交通动脉瘤栓塞(LVIS 4.5-20,8枚圈)。
2015-11-03行右侧后交通动脉瘤LVIS+弹簧圈栓塞,左侧动脉瘤瘤颈残留,未处理。
2018-06-06左侧后交通动脉瘤Pipeline 4025植入。
既往史:高血压病
PE:-

1、Tub术后狭窄与病例选择、手术操作不当高度相关,操作不当容易导致支架损坏或贴壁不全;过大的张力释放是后期血管狭窄的主要原因。
2、原位狭窄或动脉瘤破裂急性期不建议使用,但血泡动脉瘤治疗中可能更有优势。
3、可以用于支架辅助栓塞或者其他血流导向装置等治疗后复发病例。
钟书
广西自治区人民医院
脑血管、脊髓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外科副教授
中国卒中专科联盟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委会委员
国家卫健委脑防委出血介入专委会委员
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理事
中国生命关怀协会脑卒中救治及康复照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会神经医学分会常委兼副总干事
中国老年医学会脑血管病分会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脑卒中防治分会委员
海峡两岸医药学会神经外科专委会脑血管病学组委员
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临床神经科学技术转化专委会委员
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协作组委员
中国神经科学转化与循证医学协作组委员
广西脑血管病专科联盟副主席兼秘书长
美国神经介入(JNIS)杂志中文版编委
脑医汇-神介资讯编委
获国家卫健委脑防委优秀中青年专家、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十周年菁英先锋奖、中国志愿医生脱贫攻坚功勋奖、广西区直机关青年岗位能手、广西优秀青年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
前往 钟书 学术主页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