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者徐尚quan,半年前出现左侧肢体无力经治疗好转,可勉强行走。2周前左侧上下肢无力加重,肌力3级。
CT示右侧基节区淡片状低密度灶,考虑低灌注脑梗塞。右枕叶软化灶。
复查核磁示:右侧顶叶点状多发脑梗塞,考虑低灌注状态。
CTA示:右侧颈内动脉闭塞,呈鼠尾状。C1~C6段闭塞状态。前交通纤细开放不良。后交通开放,向右侧大脑前、大脑中动脉供血。


评估:
1.患者左侧肢体无力,但颅内梗塞病灶较小,为散在点状梗塞,考虑为低灌注表现。
2.CTA显示:后交通开放,颈内C6段显影,返流至眼动脉。
3.患者有偏瘫症状,C1~C6段闭塞,无眼睛视物模糊和失明应状,说明眼动脉供血尚可。
4.可能存在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闭塞和C6段狭窄的串联病变。
开通的必要性:
改善右侧大脑中动脉供血,改善低灌注,改善偏瘫症状和生活质量。
开通的风险和难点:
1.颈内动脉C1~C6闭塞,血流从C6向眼动脉部分返流,C1起始部开通后闭塞塌陷的C1~C6可能存在滞留血液或血栓,可能逃逸向远端导致新的脑梗塞和视网膜中心动脉栓塞,导致视力下降。
2.颈内动脉起始部闭塞同时可能存在C6段重度狭窄或闭塞的串联病变或夹层。需要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
3.闭塞后时间长,血管已塌陷,不能开通,手术失败。
手术预案:
1.首先偿试突破颈内动脉起始部,导引导管通过狭窄部位。通过中间导管抽吸清理干净可能滞留的血液和血栓。
2.球囊扩张开通闭塞段,必要时EP支架置入血管成形。
3.送入保护伞置于C1~C2段,回撤导引导管于狭窄近端,3mm~4mm球囊扩张颈内动脉狭窄部位,替罗非班抗血小板聚集,如能保持3级血流,I期不置入支架,防止高灌注发生。如不能维持则支架置入血管成形。
4.术后双联抗血小板聚集6个月。
手术过程:
泥鳅导丝携带5F单弯造影导管和6FDA远端通路导管到达颈总动脉远端。泥鳅偿试通过C1闭塞,同轴跟进DA远端通路导管到C1段,抽吸无明显血栓。撤出单弯和泥鳅。
术后:
患者平稳。撤出导管后造影,血管再次恢复术前状态。
嘱继续双抗十他汀改善侧支代偿血管供血。

赵宝元
武威市中医医院
主任医师,武威市中医医院脑病科主任
从事神经内科工作20余年,曾在兰大二院进修神经内科和急诊,中国人民解放第940医院神经内科高级卒中中心进修脑血管介入
开展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造影,血管内取栓、脑血管狭窄支架治疗、动静脉桥接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微创治疗引流治疗脑出血
任武威市老年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武威市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武威市中西医结合眩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武威市神经内科学会常务委员、甘肃省脑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
在脑医汇-神介资讯发表学习文章60余篇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