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04日发布 | 2733阅读

【如影随心 神之所往】刘建民教授专访——腔内影像技术OCT在神经介入的发展

刘建民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神介资讯

达人收藏、周刊收录2项荣誉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是一种新型的高分辨率血管内成像技术。近年来随着技术的成熟,OCT逐步应用于眼科、心血管介入等领域,在评估血管内壁斑块形态,评价支架植入术前术后效果、随访检测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目前颈动脉治疗手段已较为成熟,但是仍有支架贴壁不良、斑块术前评估不清晰、斑块性质不明确等情况。


6月27日,康德莱医械携旗下璞霖医疗与微光医疗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康德莱医械作为微光医疗在神经领域的业务合作伙伴,提供中国业务咨询及业务拓展服务。首先将在颈动脉OCT诊断领域的市场拓展、学术推广、市场准入以及渠道开拓、管理等多个维度开展全方位合作,同时参与颅内动脉相关诊断与治疗的研究与转化,不断更新诊疗一体化解决方案。







近日,璞霖医疗有幸邀请到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建民教授,畅谈腔内影像技术OCT在神经介入的发展。


刘建民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主任医师,三级教授,博导;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神经医学中心主任,脑血管病中心主任,战创伤中心主任,全军脑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工程专家委员会秘书长;

国家卒中中心管理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卒中专科联盟副主席;

国家“百万减残工程”南方办公室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副会长;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会长;

全军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分会首届会长;

上海市医学会脑卒中专科分会前任主任委员;

上海市脑卒中临床救治中心主任;

世界神经介入大会(WLNC)执委;

2011世界颅内支架大会(ICS)主席;

2016/2021 WLNC主席;

2008/2011/2020 亚洲神经介入大会(Eacon)主席;

脑医汇-神介资讯主编。





专  访



Q1


璞霖医疗:介入治疗对于腔内影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其在冠脉领域的应用也非常成熟,但是目前在指导神经介入治疗中却相对空白。利用腔内影像全方位优化神经介入治疗,您认为是否是下一个趋势?

刘建民教授:临床医学发展进程中交叉学科是必然的,尤其是在诊断检查方面。神经内外科交叉、临床神经医学中心到脑血管病中心,交叉到创伤中心所有的外科,又交叉到泛血管中心,交叉是一个大趋势,那么医疗器械角度也是这样,交叉医学发展趋势是未来一个新的模式。神经介入与冠脉介入不同,神经介入除了狭窄之外,还有动脉瘤等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对于腔内影像的需求,我们术中需要,术后需要,效果不好的时候更需要。比在冠脉使用中,神经的适应症更广,需要用来解决的问题更多,我们需要看血管壁的结构、内膜的结构、支架的结构,动脉瘤瘤颈内膜化情况等等产生的很多问题,也包括药物指导。神经介入目前技术已经成熟,接下来进入精准医学阶段,尤其是颈动脉治疗。从1980年第一台颈动脉PTA治疗至今,治疗器械从球囊、支架到脑保护装置等,已经满足目前的治疗需求,但是对其进行术前病变性质及术后即刻效果的精准评估,是进一步提高疗效的必然需求。以前传统的造影难以判断、只能靠经验来治疗的病例,在有了OCT之后,对于整个病变的鉴别、策略制定,以及治疗以后的效果都可以做一个更加精准的判断。在OCT超高分辨率及人工智能算法的加持下,OCT检查在大量断层影像数据的基础上,可以重建高质量的支架网丝结构,整段颈动脉支架梁及网眼清晰可辨,支架贴壁及内膜覆盖情况一目了然,这就是OCT在神经血管支架术后随访中的价值,这就是精准医学带来的意义。所以我认为他在神经的需求会比冠脉介入更大。遵循泛血管交叉学科的发展,腔内影像技术OCT在神经介入的应用也将会是下一个趋势。



Q2


璞霖医疗:我们中国专家在国际的发声越来越多,研究成果也趋于世界领先,近些年国产医疗企业的发展也是一日千里,本次战略合作的OCT产品具有世界领先的技术和参数。您对于本土产品的创新和转化是怎么看的?

刘建民教授:西医来自于西方,我们今天所有的体系都是来自于西方,包括我们的设备、技术、知识、材料,我们的临床实践也是跟着西方走,西方说做你就做,西方说No你就不能做,西方不说我们就等,对不对?但是中国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现在,也经历了40多年了,现在我们的材料和国外同步了,我们的医生国际交流走出去、引进来,我们的眼界也不一样了,我们的知识有互联网也同步了,所以当我们面对病人的问题时,我们具备了和西方人一样去思考、去探索、去尝试的能力。那为什么西方人可以用新的技术去探索、去突破、去救治那些没有办法的病人,我们为什么不能去探索、去突破、去救治我们的病人?哪怕我们的探索是错的,但重要的是我们敢于开始探索。谈到合作,无论是医工的合作,还是企业间的合作,重要的是技术的结合,新的组合出现了新的需求,出现新的创新,新的解决方案。今年我们在WLNC的时候,我们在巴西的手术转播,我们转了3台,只转播中国生产的全世界第一的产品,这3台结束后,会场传来一个声音,他们在讨论说,“哎呀,看来这个创新真的要从西方转向东方了”。创新和转化是完全可以看得到的,心血管介入就不用说了,现在神经、血管甚至整个医学,我们很多的工具已经走在全世界的最前沿,我们遇到的和去解决的问题也是全世界最前沿的,就说OCT技术,他在冠脉介入是成熟的,是常规的工具,那么靠我们本土企业的技术,我们实现了在神经介入的突破,我们可以应用于颈动脉的治疗,未来可以应用于颅内的治疗。这就是突破,是中国的声音。











康德莱医械医疗董事长兼总经理梁栋科博士(中间)与璞霖医疗总经理李晓玲女士(左一)及微光医疗董事长兼总经理朱锐博士(右一)代表各方签署了合作协议。


https___www.medtion.com_app_subspecialty_index.html_channelId=4&channelTitle=介入&mpId=730&ocsId=788.png

点击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