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28日发布 | 2257阅读

西安三院王涛主任—Q300微型穿刺机器人辅助脑出血穿刺引流术

王涛

西安市第三医院




近日,西安市第三医院神经外科团队实施医院首例微型机器人导航辅助下脑内血肿精准穿刺引流手术,误差仅0.2毫米!相较于传统的“盲穿”,手术精度提升了10余倍。微型机器人Q300导航“加入”神经外科手术,不仅提升了科室微创化、精准化、智能化的治疗水平,还大大降低了手术风险,减少术后并发症。


导航系统融合影像进行三维重建


抽出血肿24ml





41岁的高先生因突发右侧肢体活动障碍伴言语不能被送入西安市第三医院急诊科,患者行头颅CT提示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形成血肿,如不进行手术治疗,很可能会留下终身残疾的后遗症,对日后的生活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但由于担心手术风险,患者家属迟迟犹豫不决。传统的穿刺手术是通过CT定位后,再通过测量病灶位置,确定入颅点,穿刺过程中医生无法直观地看到患者大脑皮层的血管、脑回等,稍不留意就有可能损伤正常的脑组织、重要的神经功能,存在置管不精准、手术风险大的弊端。


机器人导航系统


考虑到这一点,神经外科王涛主任、高喜松主任和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为高先生进行微型机器人导航辅助下脑内血肿精准穿刺引流手术。经过严密的手术评估和计划后,医生先将机器人的“眼睛”(摄像头)对准患者头部,再通过面扫描注册技术快速注册好患者的头部位置信息。机器人将患者的影像资料融合并进行三维重建,屏幕上通过机器人扫描勾勒的三维立体头部结构清晰地显示出血肿位置信息,医生可直观地看到患者大脑内部结构与外部的位置关系,避开脑沟及动静脉,选择最佳的穿刺路径。只见机器人的机械臂根据注册位置自动移动到入颅点的位置,并计算好血肿深度。在王涛、高喜松两位主任的配合下,很快将引流管精准置入到患者的血肿病灶并完美避开血管、重要功能区和传导纤维束。


术后,影像检查显示,高先生的脑部血肿几乎完全消失,肢体功能也有明显改善。


手术前


手术后


立体定向导航机器人灵活的机械臂和清晰直观的三维显示,具有微创、定位精度高,穿刺无死角等优势,便于医生根据血肿形状进行手术规划最佳穿刺路径。机械臂可自由定位于手术目标,精度控制在0.5mm以内。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而言,特别是丘脑、脑干等重要功能区出血,机器人立体定位血肿穿刺引流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远期生活质量。


王涛主任介绍,脑出血的立体定向治疗只是神经外科机器人的牛刀小试,这次手术使用的Q300微型机器人导航系统还可以完成深部脑组织微小病变的切除和活检。不仅用于脑内血肿清除手术,还适用于颅内脑深部各种病变的活检、癫痫的SEEG、帕金森病DBS手术治疗,垂体瘤经鼻内镜手术,包括三叉神经痛球囊压迫术等多种神经外科手术类型。

专家简介

王涛 主任医师

西安市第三医院

神经外科主任医师,硕士
现任中华医学会会员,中国医师协会会员,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常委,中国抗癌学会青年委员,陕西医学会保健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
专业方向:帕金森、特发性震颤的外科治疗,各种顽固性疼痛的外科治疗,如带状疱疹后遗痛,癌痛,糖尿病足的外科治疗,立体定向各类脑深部病变的活检、清除手术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