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次「精选编译」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史怀璋教授团队邵将医师编译,为大家带来《使用经桡专用神经介入导引鞘行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取栓术》,欢迎大家阅读分享!
日本松本新书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Yoshiki Hanaoka等研究者对在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患者中使用新型经桡专用神经介入导引鞘(6F Simmons导引鞘)机械取栓系统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估,并进行了文献回顾,结果发表在2023年3月1日的《World neurosurgery》杂志上。
——摘自文章章节
【REF:Kuroiwa M, et al. World Neurosurg. 2023;171:e581-e589. doi:10.1016/j.wneu.2022.12.060】
因穿刺部位低并发症发生率低,越来越多的机械血栓切除术(MT)经桡动脉进行。在本研究中,研究者评估了在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患者中使用新型经桡专用神经介入导引鞘(6F Simmons导引鞘)机械取栓系统(见图1)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同时进行了文献回顾。日本松本新书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Yoshiki Hanaoka等研究者对在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患者中使用新型经桡专用神经介入导引鞘(6F Simmons导引鞘)机械取栓系统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估,并进行了文献回顾,结果发表在2023年3月1日的《World neurosurgery》杂志上。
图1. 6F Simmons导引鞘
回顾性地分析研究者机构数据库中关于连续接受经桡MT治疗的大血管闭塞患者的数据。在6F Simmons导引鞘进入目标颈总动脉后,建立一个三轴系统(Simmons导引鞘/抽吸导管/微导管)。颅内血栓切除术前连续抽吸以完成MT操作。评估手术成功率、成功血管再通以及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
共纳入有13名采用经桡MT的患者,患者的基线特征见表1,平均年龄80.8岁,其中7名为男性,基线mRS 1分(0-1),NIHSS 15(7-30),ASPECT 8(4-10),闭塞部位为包括右侧M1(5例),右侧M2(3例),右侧颈内动脉末段(1例),左侧非牛角弓并左侧M1(1例),左侧颈内动脉末段(2例),13名患者都成功进行了MT,没有导管扭结或系统不稳定,其中12名成功实现了血流重建(mTICI ≥ 2b),没有发生并发症,见表2。6F Simmons导引鞘进入目标血管的技术,可采用推进和后撤技术(见图2和图3),同时对经桡MT进行了文献回顾,见表3,加上此研究,2017年至2021年共有13个关于经桡MT的研究,样本量最大的是Philips教授的研究,共纳入了130个患者,取栓成功率波动于88.9%至100%,并发症最高的是Martinez-Galdamez教授的研究,达33.3%,主要是桡动脉的痉挛和BGC打折(见表4)。
图2. 推进技术
图3. 后撤技术
表1. 患者临床特征
表2. 患者手术特征
图4. 一名91岁的男子因右侧M1闭塞接受了经桡机械取栓术(病例5)。
表3. 因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行经桡MT患者总结
表4. Martinez-Galdamez教授的研究中的并发症
这是第一个使用经桡专用神经介入系统进行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经桡MT病例系列。这种方法可以提高经桡MT的成功率。根据初步经验,使用该系统的经桡MT对于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是可行和安全的。

关注机械血栓切除术
组 稿
张颖影 副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编 译
邵将 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史怀璋教授团队
审 校
易婷玉 教授
福建漳州市医院
终 审
洪波 教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