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19日发布 | 1438阅读
颅底和内镜

Rathke囊肿的自然病程及危险因素分析

韩炜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周川

深圳市萨米医疗中心

达人收藏




































































































































日本广岛大学生物医学与健康科学研究生院神经外科的Yasuyuki Kinoshita等回顾性分析229例RCCs患者的自然病程,并对疾病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表于2022年9月的《Journal of Neurosurgery》在线。


——摘自文章章节

Ref: Kinoshita Y, et al. J Neurosurg. 2022 Sep 2;138(5):1426-1432. doi: 10.3171/2022.7.JNS22716. Print 2023 May 1.


研究背景




Rathke囊肿(Rathke’s cleft cysts,RCCs)是一种常见的鞍区病变,无明确的首发症状。手术切除可导致尿崩症、垂体前叶功能障碍和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因此,无症状RCCs患者常采用MRI定期监测。RCCs患者的自然病程及危险因素尚不明确。日本广岛大学生物医学与健康科学研究生院神经外科的Yasuyuki Kinoshita等回顾性分析229例RCCs患者的自然病程,并对疾病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表于2022年9月的《Journal of Neurosurgery》在线。


研究方法



该研究纳入229例经MRI诊断并未手术治疗的RCCs患者,中位年龄为43.0岁。作者回顾性分析中位时间36.6个月自然病程;根据RCCs进展情况分为,①进展组:RCCs增加≥1mm;②消退组:RCCs减少≥1mm;③稳定组:RCCs增加或降低<1mm。分析疾病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


研究结果



作者首先在229例RCCs患者的随访终点发现,23例(10.0%)的病灶较前明显进展,73例(31.9%)的病灶较前缩小,其中11例(4.8%)RCCs病灶完全消失(图1)。进一步分析病灶变化发现,进展组患者RCCs病灶的中位变化为6mm;消退组患者RCCs病灶中位变化为3mm,而且仅有4例(1.7%)病灶增加>5mm。此外,RCCs病灶变化与随访时间无明显相关性。



图1. A/B消退组和C/D进展组RCCs患者的增强MRI成像。


长期随访的229例RCCs患者中,RCCs的进展率和消退率均高于稳定组(p<0.0001);而且进展组患者的年龄明显大于稳定组(p=0.0412)。消退组患者中,首发症状为突发头痛、囊肿较大和囊肿内存在结节是RCCs消退的重要预测因素。此外,作者在随访中发现新发症状的RCCs患者,新发症状包括视力障碍、尿崩、高泌乳素血症和头痛,其手术相关性达到83.3%。


最后,作者对RCCs患者进行生存率与消退率相关分析,发现初次MRI成像后5年的无进展生存率(PFS)和无症状生存率分别为88.0%和95.9%,10年的PFS和无症状生存率分别为为86.3%和94.3%。而以突发头痛为首发症状的患者中,RCCs显著缩小(p<0.0001),6个月的消退率为47.1%,3年时则为66.4%。


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在RCCs患者中,年龄是病灶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以突发头痛为首发症状是重要的预后预测指标。手术治疗是RCCs患者出现新发症状的主要原因。因此,作者认为,应加强对RCCs患者的定期MRI监测,明确手术治疗的相关适应证,并增加老年RCCs患者的MRI监测频率和随访时间。
image.png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