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 言
中小血管堵塞往往同样导致患者严重神经功能缺损表现,甚至留下严重后遗症,所以现阶段Mevo取栓也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Mevo取栓在技术操作上和常规血管取栓没有太大区别,但对取栓导管、取栓支架等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一款优秀的取栓工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为普微森医疗学术交流专栏,专注急性大动脉缺血、动脉粥样硬化、颅内动脉狭窄、动静脉畸形、动脉瘤等介入治疗的临床经验分享,以下为您精彩呈现。

病史
简介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女,72岁。
主诉:被发现左侧肢体无力6小时余。
现病史:缘于入院前6小时余,被家属发现左侧肢体无力,伴言语含糊,就诊当地医院查颅脑CT示未见出血灶,诊断“脑梗死” ,遂转诊至我院进一步诊治,急诊颅脑CTA提示:右侧大脑中动脉上干闭塞,心电图提示:心房颤动。随即拟“脑梗死”收住入院。
既往病史:2年前因“冠心病”于外院行PCI,术后未规律服用抗血小板。发现“高血压”2年余,未规律监测血压。半年前因脑梗于外院住院治疗,未遗留后遗症。3个月前因“甲状腺恶性肿瘤”于外院行“部分甲状腺切除术”,术后规律服用“左甲状腺素钠 50ug qd”。
查体:T:36.5℃;P:91次/分;R:15次/分;BP:124/76mmHg。心肺腹查体未见明显异常。神经系统查体:神志嗜睡,言语含糊,双眼向右凝视,左侧鼻唇沟浅,伸舌欠合作,余颅神经查体大致正常。左侧肢体肌力1级,右侧肢体肌力正常,左侧巴氏征阳性,颈软,脑膜刺激征阴性。NIHSS评分:15分。
术前诊断
1、急性脑梗死 TOAST分型:心源性栓塞
2、右侧大脑中动脉上干闭塞
3、心房颤动
4、高血压病
术前检查
心电图:心房颤动。
颅脑NCCT见右侧大脑半球低密度病灶伴肿胀,ASPECTS评分4分。








头颅CTA:右侧上干闭塞。

术前
讨论

01
使用器械
泥鳅导丝
5F MPA导管
8F导引导管
Catlist5中间
普微森MidAccess™中间导管 040-132cm
Pro-18微导管
0.014×200mm微导丝
3×15mm取栓支架
02
术中操作
患者为急性脑梗死,发病时间短,症状重,虽然头颅CT已见到模糊低密度病灶,与家属沟通,家属仍坚持取栓手术开通血管。
03
手术方案
首选小支架联合抽吸的SWIM技术取栓。
04
术前造影
造影显示Ⅰ型主动脉弓,RMCA M3段+RACA A4段闭塞,TICI分级0级,无明显侧枝。





治疗
过程

术中操作
出院时情况
术中
体会

一是该病例在术前已出现低密度影伴水肿,但术后并未出现恶性水肿及严重低密度影,说明目前影像评估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二是既往对于如此细小的血管栓塞,手术医生基本选择放弃,或者强行取栓后出现脑出血。主要还是由于取栓材料型号及性能不够完善。普微森MidAccess™中间导管 040-132cm的高到位和抽吸性能在此Mevo病例中表现卓越,缩短了取栓时间,也避免了反复支架取栓对血管管壁的损伤。

术者
简介

赵文龙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治医师。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介入神经病学分会卒中急诊介入学组成员,中国卒中学会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导师,福建省神经介入学组成员兼秘书,福建省海峡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神经病学分会理事,福建省海峡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心脑血管病分会成员,2021“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质量改进国家行动”取栓工作优秀个人。
从事脑血管介入13年,擅长急慢性血管闭塞再通及颅内外血管狭窄介入治疗。发表核心期刊多篇,获得专利8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

主任
简介

方玲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福建省神经病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卒中学会脑静脉病变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常委,中国卒中学会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管理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神经医学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常委,福建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常委,福建省药学会血栓与止血工作委会员第一届副主任委员,福建药理学会第二届理事,海峡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心脑血管病防治分会副会长,福建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神经介入学组副组长。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