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16日发布 | 312阅读

【中国声音】宣武医院吉训明教授团队在《Hypertension》发文证实远隔缺血适应的降压作用

郭文婷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吉训明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褚熙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赵文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达人收藏

本文来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科技处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吉训明教授团队在《Hypertension》期刊上发表题为“Chronic Remote Ischemic Conditioning on Mild Hypertension in the Absence of Antihypertensive Medication: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roof-of-Concept Clinical Trial”的研究性论文。该研究结果显示,对未服用降压药物的轻度高血压患者和高血压前期人群,远隔缺血适应(remote ischemic conditioning,RIC)治疗1个月不仅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而且可以显著降低此类人群的血压水平。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郭文婷博士为第一作者,吉训明教授褚熙教授赵文博博士为共同通讯作者。


[Guo W, Zhao W, Li D, Jia H, Ren C, Li S, Zhao J, Yu B, Dong J, Guo R, Zhu K, Cao Y, Wang Y, Wang Y, Li Z, Wang Z, Wang D, Hou C, Hausenloy DJ, Chu X, Ji X. Chronic Remote Ischemic Conditioning on Mild Hypertension in the Absence of Antihypertensive Medication: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roof-of-Concept Clinical Trial. Hypertension. 2023 Jun;80(6):1274-1282. doi: 10.1161/HYPERTENSIONAHA.122.20934. Epub 2023 Apr 10. PMID: 37035920.]


1

研究背景

高血压是引起全球人口死亡和疾病负担的首要危险因素,也是心脑血管疾病最常见的可控危险因素之一。据估算,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现患人数达2.45亿;此外,我国还有高达23.2%的成年人血压处于130~139/80~89 mmHg临界状态,此类人群在未来15年内约有2/3发展为高血压。因此,如何有效应对高血压仍是我国面临的挑战之一。


吉训明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脑血管病的防治研究,在前期临床研究中发现远隔缺血适应不仅可以降低脑血管病复发风险,其在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中可能还具有降压作用。基于该临床发现,通过开展动物实验证实了远隔缺血适应的降压作用,并揭示其机制涉及调节血管局部RAS活性、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管重塑等;进一步通过临床试验,明确了远隔缺血适应在高血压前期和轻度高血压人群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2

研究方法及研究结果

基于上述研究基础,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联合两家单位开展该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共纳入95名高血压前期及轻度高血压患者,按照1:1随机分为治疗组或安慰剂对照组,分别干预4周。结果显示,较于安慰剂对照组,治疗组的24小时平均收缩压(-4.6±9.5 vs. -0.9±6.8 mmHg;校正基线后组间差异,-3.6 mmHg;95% CI,-6.9 ~-0.3 mmHg;校正P="0.035)和24小时平均舒张压降幅均较显著(-3.3 ± 5.4 vs. -0.6 ± 4.2 mmHg;校正基线后组间差异,-2.7 mmHg;P = 0.009)。研究期间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作为一种无创的物理治疗措施,远隔缺血适应对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保护作用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证实了该方法对高血压的治疗作用,不仅拓展了该治疗措施的研究领域,也为心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提供了新方向。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82001257,81801313,81971114)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JQ22020)等项目资助。


吉训明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院长,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北京学者和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


担任互联网医疗诊治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卒中抢救中心主任等,兼《Brain Circulation》《Neuroprotection》《Conditioning Medicine》等杂志主编。


长期从事脑血管病防治研究,创建了脑卒中预防新技术-主动适应;创研脑卒中急救新技术-靶向低温;攻克疑难重症脑卒中-静脉性卒中。


以通讯作者在《NEJM》《Nature》《Lancet neurology》《Circulation》等发表SCI论文两百余篇,连续四年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


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吴阶平医学创新奖和何梁何利奖等。

扫描二维码或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原文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神内资讯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