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医汇,由外而内,融“汇”贯通
甘露醇治疗颅内压增高的效果监测:
(1)ICP监测对指导治疗ICP升高有重要意义,如果甘露醇使用后ICP<20mmHg,则无需追加和重复使用甘露醇。如ICP>20mmHg,采用甘露醇长期医嘱治疗,来维持ICP<20mmHg或维持渗透压正常。如治疗后ICP仍持续在25mmHg以上超过30min,应进一步复查CT或启动更高级别的降颅内压治疗方案。不管有无ICP监测,需结合临床和影像学检查来评价,影像学的评价非常重要,通过头颅CT评估颅内占位效应、脑室大小、脑组织移位、中脑周围脑池受压等颅内压升高的标志来判断治疗效果。无创脑水肿监护、经颅多普勒等非侵袭性检查,可得到颅内压、脑血流、脑水肿等指标,也可用于指导甘露醇的使用,但仍需进一步研究。
(2)甘露醇使用后可出现电解质、内环境、容量状态及血浆渗透压水平的改变,并且甘露醇使用的剂量和频率跟血浆渗透压升高有相关性。ICP增高实施渗透性治疗时,应维持血浆渗透压目标值在300~320mOsm/L。但血浆渗透压水平超过330~340mOsm/L,将可能对肾脏及其他器官造成损害。使用甘露醇后的渗透压间隙是一个更好的监测指标,血浆渗透压主要反映了渗透分子的作用,而渗透压间隙是所测得的血浆渗透压与所计算得到的血浆渗透压[渗透压=(血钠×2)+血钾+(血尿素氮/3)+(葡萄糖/18)]之差,渗透压间隙<10mOsm/L提示需要重复给予甘露醇,当渗透压间隙>20mOsm/L,应尽可能避免使用甘露醇。
甘露醇治疗颅内压增高的适应证:
因病理因素包括颅脑创伤、脑出血、脑梗死、颅内肿瘤、脑积水、颅内感染、缺血缺氧性脑病,静脉窦血栓、脑水肿等造成急、慢性颅内压增高时,在实施ICP增高的基础治疗后仍存在ICP增高的疾病。
甘露醇治疗颅内压增高的禁忌证:
下列情况应禁用或者慎用甘露醇:①没有ICP增高病理改变的疾病,②急性肺水肿或严重肺瘀血,③合并肾功能损害或潜在性肾病,④充血性心力衰竭,⑤代谢性水肿,⑥孕妇及老年人,⑦低血压状态,⑧颅内活动性出血患者慎用,需手术者除外。
甘露醇治疗颅内压增高的不良反应:
①血浆渗透压过高:急性血浆渗透压快速增高时,会引起脑细胞内失水,脑细胞皱缩会引起机械性脑血管牵扯,继发脑血管损害。高血浆渗透压可引起体液容量的变化,导致有效循环血量剧减,加剧脑的损害。细胞内的水会向细胞外移动,可导致严重的肺水肿,甚至多脏器功能不全。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血浆渗透压的升高,如应激性血糖升高,消化道出血或容量不够引起的血尿素升高,血甘露醇浓度的升高,或者高渗性酮症性昏迷等。故更加需要使用小剂量甘露醇,避免血浆渗透压持续太高。
②渗透性肾病:渗透性肾病(ON)是指在肾细胞水平发生的结构性变化,主要发生在近端小管,在某些溶质存在的情况下,细胞内浆液泡化和管状细胞肿胀。甘露醇引起尿中溶质排泄增加,从而刺激致密斑,激发强烈的肾小球-小管反应,导致人球小动脉收缩,引起肾小球滤过下降。甘露醇以原形从肾脏排出,易使甘露醇中的草酸钙物质沉淀于肾小管,导致肾小管代谢障碍,肾小管吸收功能下降,造成少尿、无尿,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老年患者或已有的肾功能衰竭患者更加具有潜在的危险,通常在高剂量的甘露醇(>0.2kg/d或者48h后累积量>0.4kg)后发生。
③颅内压反跳加重脑水肿:脑脊液中的甘露醇比血浆中的甘露醇排出更慢,当血中的甘露醇经肾脏迅速排出后,血浆中的渗透压明显降低,而甘露醇仍然在脑组织中滞留,从而使水分从血液中向脑组织中转移,颅内压重新升高,引起脑压反跳。长时间高剂量使用甘露醇,可导致脑组织中的浓度更高,引发脑水肿的加重,致颅内压反跳。甘露醇在脑组织中的累积是时间依赖性的,小剂量使用甘露醇可以减轻脑水肿加重和反跳。
甘露醇治疗颅内压增高的其他并发症:
甘露醇的不良反应还包括药物浸润所致的皮肤脱落、利尿所致的低血容量、低钾血症和碱血症,以及在糖尿病和老年患者中出现的高血糖性高渗状态等。
文章来源: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小儿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神经重症协作组,《甘露醇治疗颅内压增高中国专家共识》编写委员会. 甘露醇治疗颅内压增高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医学杂志,2019,99(23):1763-1766. 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9.23.002.
扫描二维码
或点击“阅读原文”链接
查阅共识全文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神内资讯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