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7日,健谈卒中——技承经典 G致通路线上学术会议成功举办,国产新秀——健适医疗在技术不断创新的神经介入领域中坚持不懈的创造着适应中国病患需求的高性价比产品,在守护中国患者健康的道路上一直坚守。该场学术会议由来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管生教授作为大会主席,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吕明教授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院区王志刚教授作为会议主持嘉宾,特邀来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韩金涛教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李西锋教授、河北省人民医院徐国栋教授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郭新宾教授为大家带来精彩授课,传递学术热点、分享领域前沿。学术交流中的思想碰撞必将促进学习,且让我们共同体会精彩的学术报告!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管生教授在开场致辞中提到,血管内治疗过程正如消防员救火一样,通路的搭建正如云梯的搭建一样,云梯搭建的离火源越近,救火效率越高,通路搭建的越稳定,越是高到位离病变越近,治疗愈有效率。技术的创新与进步促进了血管内治疗的发展,健适医疗作为国内神经介入领域的创新新秀,推出了一系列的创新通路产品,极大地助力了神经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发展,让我们共同期待与会专家们带来的精彩学术报告以及健适通路产品的使用经验分享,也希望健适能够推出更多优秀的产品助力神经介入技术的发展,从而最终改善患者预后。 徐国栋教授首先围绕一例复杂78岁女性右侧颈内动脉交通段动脉瘤患者的救治过程向大家阐述了良好的通路导管在复杂病例成功治疗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徐教授也指出理想的的通路导管应具备良好的柔顺性、足够的支撑性、高兼容性及高到位特性。在此基础上,徐教授介绍了Neuron MAX长鞘在血管迂曲时的优势。随后,结合一系列具有复杂血管条件的典型动脉瘤病例的救治,徐教授为大家展示了Neuron MAX长鞘在建立稳定治疗通路中的重要作用。最后,徐教授总结指出,Neuron MAX的高到位、强支撑、多兼容等特性使得其在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中能够提供更稳定的支撑系统,可助力提高治疗成功率。 02. 攻无不克——血流导向装置手术的通路处理策略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李西锋教授 李西锋教授首先从建立神经介入治疗通路常用的材料、常用通路的建立方法及过程、介入治疗常见通路等角度为大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此基础上,李教授指出:神经介入通路的成功建立是保障神经介入手术成功的必要前提,以前没有高性能长鞘前,采用8F指引管为主,但其相对比较硬,容易造成血管痉挛,另外通过性能差,对于很迂曲的血管到位就有困难。随后,李教授通过向大家展示了在典型血流导向装置手术,如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在放支架的过程,因为有Neuron MAX的近端支撑,中间导管可以高到位,此时推送力的传导相对较强,因此在提高手术治疗技术成功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另外在一些迂曲的解剖位置,如颈内动脉起始部巨大动脉瘤,从分叉部到瘤颈的位置上两个一个反折弯, Neuron MAX的末端非常柔软,可以拐过两个反折的弯,给后续操作提供了非常稳定的支撑。对于有些非常迂曲的血管,中间导管的选择也非常关键,如果选择支撑力强的中间导管,或比较硬的长鞘,到位也会非常困难。最后,李教授总结指出:通路建立往往是支撑性和通过性的平衡,利用性能优异的Neuron MAX长鞘搭配合理选择的中间导管,进行规范的操作可以非常容易的建立稳定的治疗通路从而提高手术安全性及有效性。 03. 大有所为——Neuron MAX & GMAX在通路建立中的作用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郭新宾教授 郭新宾教授在对Neuron MAX & GMAX的设计特点进行详细的回顾,评价Gmax的技术质量和使用感受都和Neuron MAX一致。并介绍后总结了它的核心优势性能:高到位、强支撑及兼容多系统的大内腔。随后,郭教授展示了在一系列具有复杂血管解剖路径的不同种类的颅内疾病中展示了Neuron MAX建立治疗通路的应用,包括狭窄的病人,中间导管跟上去以后,球囊跟不上去,支撑力不够,普通8F 指引管无法到达,但Neuron Max直接就跟着中间导管就上去了,解决了球囊跟不上去的问题。另外,经股静脉行静脉窦介入治疗的难点在于支架经常在横窦乙状窦处上不去,此时使用Gmax可以很轻松的越过横窦乙状窦,到位之后让支架在Gmax腔内进行释放。对于III型弓,Gmax在VTK的带领下,由于其头端顺应性好,沿着泥鳅导丝快速顺滑到位,而普通指引管做不到。对于眼动脉段动脉瘤,Gmax可以轻松越过眼动脉,支撑力和稳定性非常好,如果血管条件好,可以不用中间导管。如果血管迂曲,用普通指引管最多只能到达颈内动脉颅外段,中间管到位就有风险。虽然Gmax到位高,但是头端软,术后造影血管没有痉挛。在静脉窦支架术后再狭窄,右侧MCA中重度狭窄经右桡动脉超选右颈内动脉等等情况下,Gmax都表现出色。最后,郭教授总结指出:Neuron MAX和Gmax应用广泛,在需要使用中间导管、血流导向装置的释放、III型弓,颈总或颈内动脉起始迂曲、需要长鞘进入椎动脉支撑、经桡动脉手术需要大腔导引导管及静脉窦支架释放等情形时,推荐使用具有优异性能的Neuron MAX建立稳定的治疗通路。 04. 曲径通幽——迂曲血管及复杂弓型的通路建立策略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韩金涛教授 韩金涛教授指出神经介入通路是安全治疗的前提,神经介入治疗通路必须安全、稳定以及具有尽量有效大的内腔。随后,韩教授在为大家简要概述了不同种类的神经介入通路组合及其优缺点后指出,Neuron MAX+中间导管的组合可以兼顾近远端支撑助力介入手术的成功展开。在此基础上,韩教授结合一系列典型病例的救治过程向大家展示了Neuron MAX的高到位、强支撑及大内腔在介入手术治疗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最后,韩教授总结指出:在神经介入治疗中,实现近端强支撑+远端高到位尤为重要;在困难后循环疾病治疗及血管迂曲条件下,通路建立可首选性能良好的Neuron MAX。 回答问题 Q1 动脉瘤治疗中,当需要使用血流导向装置及弹簧圈栓塞时,单侧穿刺是否能够完成治疗?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院区王志刚教授: 针对这个问题,随着技术的进展及大口径导管(如Neuron MAX)的出现,在一个导管内兼容多个系统是没有问题的,在选择Neuron MAX建立治疗通路时可以单侧穿刺完成治疗过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吕明教授: 观点和王志刚教授相同,目前的中间导管内不能同时完成血流导向装置释放及弹簧圈栓塞,但是Neuron MAX的高到位特性及大内腔可以兼容多个治疗系统,完成治疗,在选择血流导向装置联合弹簧圈栓塞时,可考虑Neuron MAX。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郭新宾教授: 技术的飞速发展与进步促进了一系列优秀神经介入器械的发展,Neuron MAX导管足以兼容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栓塞微导管同时通过。 Q2 释放血流导向装置的过程中怎么避免支架的移位与中间导管掉落?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吕明教授: 建立稳定的神经介入治疗通路是保证手术安全性的前提,中间导管不掉落是底线与原则。中间导管上的足够高,近端的支撑足够强能够避免掉落。Neuron MAX长鞘具有高到位特性,结合其良好的支撑力,能够助力中间导管上高。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郭新宾教授: 该问题涉及到了通路的建立,在建立通路时,结合Neuron MAX的助力,中间导管上高不是问题,但是在选择中间导管时需要注意要选择支撑力及稳定性足够好的中间导管。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院区王志刚教授: 通路的稳定性一定是保证手术治疗的前提,在手术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Q3 在迂曲血管路径条件下,尤其是成袢或成锐角的路径,在操作Neuron MAX时有哪些细节需要注意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韩金涛教授: 根据我的个人使用体会,在迂曲血管路径条件下,Neuron MAX的表现是非常不错的,在成袢或成锐角的路径中,建议使用头端柔软性更强的导丝通过,随后可以通过一个2mm的球囊,球囊通过后选择稳定性及通过性良好的中间导管(如Navien)同轴带Neuron MAX通过,一般都能顺利通过建立通路。 点评环节 在点评与讨论环节中,与会专家结合各自的临床实践经验,论述了如何在复杂情况下选择性能优异的介入导管(如具有大内腔的Neuro Max导管或GMAX)建立稳定的治疗通路。此外,也进一步围绕着围绕良好的通路导管应具备的特性展开了论述与交流。专家们一致认为:良好的通路导管除了在迂曲血管条件下能顺利通过建立稳定治疗通路外,也应在正常血管形态时提供稳定的支撑并减少微导管等器械的移位,从而提高介入治疗的安全性。 安全而稳定的治疗通路是保证神经介入手术成功的前提,在热烈的学术交流氛围中,健谈卒中——技承经典 G致通路线上学术会议圆满结束,相信与会专家带来的精彩学术内容与实战经验分享定能让参会的各位受益匪浅。 回看路径 脑医汇旗下神介资讯直播技术支持 电脑端:登录网址 https://www.brainmed.com/meeting/detail?id=2875即可进入录播界面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
2023年06月12日发布 | 936阅读
【精彩回顾】健谈卒中——技承经典,G致通路
最新评论
登录 发表你的评论
登录 发表你的评论
专栏
相关临床评分小工具
所属话题
所属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