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09日发布 | 126阅读

低级别胶质瘤到底该观察还是该手术?

潘灏

东部战区总医院

大家都知道,胶质瘤可以简单分为高级别胶质瘤和低级别胶质瘤,从影像上来看,低级别胶质瘤多没有强化,看似无害。

出于对开颅手术的恐惧,很多患者和家属都想问:低级别胶质瘤能不能保守治疗,也就是继续观察,不首先选择手术切除呢?

首先

对于低级别胶质瘤,没有所谓的保守治疗,在没有得到肿瘤病理学诊断的情况下,是不能进行放疗和化疗的,毕竟放化疗是要求有肿瘤的病理诊断作为前提的。


那么所谓的保守治疗其实也就是定期复查,通过连续的磁共振检查,判断肿瘤有无继续长大和级别进展的可能

对于大部分低级别胶质瘤来说,存在较高的进展风险,在一定时间内,肿瘤会从低级别进展到高级别,从而导致治疗效果差,并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



我本人就诊治过这样一例患者,第一次外院就诊,磁共振发现在语言区一个直径不到1cm的小病灶,没有强化,是典型影像学的低级别胶质瘤。出于对手术可能语言功能影响的顾虑,患者没有选择立即手术,外院医生也没有要求她进行手术。半年后复查,肿瘤已经进展为高级别胶质瘤,来我院手术,术后病理证实肿瘤进展为胶质母细胞瘤。

所以,对于低级别肿瘤来说,长期的观察是有一定肿瘤级别进展风险的。

其次

除了体检发现的肿瘤之外,很多低级别胶质瘤的临床症状表现为癫痫、功能障碍等。


以癫痫为例,癫痫其实就是肿瘤刺激功能区脑组织,引起脑组织的异常放电。反复发作的癫痫可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癫痫,常规会使用抗癫痫药物对症治疗,多数患者能够控制癫痫发作,但是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并且癫痫发作风险也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很多活动不能进行,比如驾驶机动车等等。

此外由于肿瘤会持续刺激脑组织,有可能引起难以控制的异常放电和癫痫发作,从而导致癫痫持续状态,严重者会导致患者因持续癫痫发作而出现呼吸障碍、昏迷等严重并发症。



我也曾经见过类似的病例,因为中央区前的肿瘤,导致患者出现癫痫持续状态,反复发作导致患者缺氧出现意识障碍,在给与了大剂量抗癫痫药物后仍难以控制癫痫。但是急诊手术切除肿瘤后,患者癫痫就明显减弱,术后两天就已经完全控制没有发作了。因此,对于有症状的低级别患者,我们也是建议尽早手术。

从以上角度来说,对于胶质瘤,我们还是推荐首先进行手术,明确病理的同时,尽量切除颅内的肿瘤,减轻患者症状,为后续治疗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

低级别胶质瘤一定就是低级别吗?

随着分子病理的进展,很多既往组织病理认为是2级的胶质瘤,由于存在一些特殊的基因改变,因此其表现为高级别胶质瘤的病程。


在2021年发布的WHO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诊断指南中,已经将此类肿瘤直接定义为4级的胶质母细胞瘤或者4级 IDH突变型星形细胞瘤。此类肿瘤在影像学上来看,与真正的低级别胶质瘤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


因此还是需要手术来获得肿瘤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和分子病理分析。所以,影像学诊断对于低级别胶质瘤来说,还是存在一定误判级别的风险。



综上

低级别胶质瘤有进展的风险,有时会出现难以控制的临床症状,而单纯依赖影像学诊断判定是否属于低级别仍有一定误判的风险。


所以,对于磁共振检查后发现的低级别胶质瘤,我们还是建议首选手术切除,然后根据肿瘤级别进行后续的综合治疗,以谋取最好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相关临床评分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