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应用华科手术导航系统的2年间,感受其主要优点为:加强术者掌控、便于医生培养、方便术前讲解。

01
这是一例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患者男性,39岁。突发头痛头晕1周,伴呕吐2天。结节性硬化症病史30余年。头CT示“右侧脑室前脚占位,脑积水”。
考虑到脑室外引流置管时间较长,急诊行“侧脑室ommaya囊置入术”。
侧脑室ommaya囊置入术术后第4天,患者症状改善,复查头CT示“脑室明显缩小,三脑室可见,环池清晰”,下一步拟行肿瘤切除术。
患者系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SEGA),属于结节性硬化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表现。主要临床表现为:面颈部皮脂腺瘤,癫痫发作,智力减退,压迫侧脑室室间孔引起脑积水症状。
头MRI示“右侧脑室前脚占位,压迫侧脑室室间孔”。
增强示不均一强化,考虑胶质瘤可能性大。
术前应用神经导航,完成影像融合,显示比邻血管及神经纤维束。术前设计骨瓣及体表静脉投影,以降低手术风险。
术中采用神经内镜完成肿瘤切除。
术中完整切除肿瘤,右侧室间孔实现通畅。
术后CT提示肿瘤全切。
术后病理回报: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CNS WHO I级。
术后1个月,患者神志清楚,四肢活动自如,无精神症状,无脑积水表现。

02
这是一例胼胝体体部表皮样囊肿。患者女性,54岁。反复头痛5年,加重2年。头MR+C示:胼胝体体部占位,表皮样囊肿可能。
T1、T2+Flair示:胼胝体体部表皮样囊肿向下累及侧脑室,向上突破胼胝体。
T1+C无增强,DWI高信号,考虑胆脂瘤可能性大。
术前应用神经导航,完成影像融合,显示肿瘤贯穿胼胝体。手术入路选择纵列入路。
选用显微镜联合神经内镜进行操作。

术后病理证实为胆脂瘤。
术后两周复查MR,提示肿瘤全切。无明显神经功能缺失。

03
这是一例复发脑膜瘤。患者男性,55岁。阵发性头晕伴视力模糊6年,加重1月余。6年前在外院行脑膜瘤切除术。头MR+C示:右侧额叶异常强化灶,考虑脑膜瘤复发可能。
头MRI示:右侧额叶原位置后方出现一占位,考虑脑膜瘤复发可能。
术前还原皮瓣、骨瓣,复发肿瘤超过原骨瓣范围。拟原皮瓣下,颞侧扩大骨瓣,行肿瘤切除。肿瘤血供丰富,与侧裂血管关系密切。

术中导航注册、定位及术中操作。

术后复查肿瘤全切。

总结:神经导航可以引导手术用最小的损伤、最精准的定位达到最好的手术效果。

专家简介
王大巍 主任医师
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神经外科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再生与修复专业委会委员,中国神经调控联盟理事,安徽省医学会神经外科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功能学组委员,安徽省全科医学协会颅脑创伤重症医学分会常务委员,安徽省全科医学协会癫痫与神经调控分会常务委员,安徽省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委员,蚌埠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
2018年安徽省“十佳优秀青年神经外科医师”
从事神经外科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梅杰综合征、痉挛性斜颈、全身肌张力障碍、亨廷顿舞蹈病的DBS手术治疗,昏迷促醒的DBS及SCS治疗,顽固性疼痛、糖尿病足的SCS手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DBS及VNS治疗,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治疗,颅内肿瘤手术治疗,神经内镜辅助下脑出血的治疗,脑干出血的立体定向治疗
主持省市级课题4项,近五年发表论文13篇,其中SCI文章9篇,国家专利1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