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08日发布 | 206阅读

cIMPACT-NOW update系列解读(一)IDH野生型胶质瘤分类

冯世宇

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


cIMPACT‑NOW update 3: recommended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Diffuseastrocytic glioma, IDH‑wildtype, with molecular features of glioblastoma, WHO grade IV”


2016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病理学分类中,明确区分IDH突变型及IDH野生型弥漫星形细胞瘤,总体而言,IDH野生型肿瘤患者预后更差。


然而,最近有研究报道其中一些IDH野生型弥漫星形细胞瘤患者的预后并不比IDH突变型肿瘤差,提示IDH野生型肿瘤也可能分为多种亚型。此次更新中,cIMPACT推荐使用分子标准预测无胶质母细胞瘤组织学特征(即微血管增生或坏死)、临床病程类似WHO-IV级胶质母细胞瘤、IDH野生型的弥漫/间变星形细胞瘤的生物学行为。


在IDH野生型弥漫/间变星形细胞瘤中,使用“弥漫星形细胞瘤,IDH野生型,具有胶质母细胞瘤的分子特征,WHO-IV”诊断术语,需满足如下一个或多个条件:

①EGFR扩增;

②整条7号染色体增加和整条10号染色体缺失(+7/-10);

TERT启动子突变。

因此,在IDH野生型WHO-II/III级弥漫/间变星形细胞中,虽无微血管增生和/或坏死等WHO-IV级胶质母细胞瘤的组织学特征,但具备上述三种分子改变中的一种或多种,其肿瘤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均与IDH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相似,侵袭性强,恶性程度极高,需引起神经外科及神经肿瘤科医生的高度关注。



其他分子病理学检测意义


CDKN2A/B缺失对判断IDH野生型弥漫/间变星形细胞瘤WHO-IV级行为的意义仍待考量;

● 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测序对预测IDH野生型弥漫/间变星形细胞瘤预后应用前景广泛(我课题组正在从事此方面研究并取得积极进展,不久将与同道在此分享);


● 伴有MYB/MYBL或BRAF改变的IDH野生型弥漫/间变星形细胞瘤预后较好;


● 伴有SETD2突变的星形细胞瘤预后较差(我课题组研究发现SETD2突变率在IDH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中达12.50%,远高于其在IDH突变型弥漫/间变星形细胞瘤中的2.67%)。


专家介绍
冯.png
冯世宇 | 主任医师 教授
北京301医院 神经外科

主要擅长:脑肿瘤,尤其是脑胶质瘤的手术切除以及术后的放化疗、免疫靶向等综合治疗,尤其擅长岛叶、丘脑、基底节区等深部及功能区胶质瘤的手术切除、术中唤醒;脑转移瘤的手术切除及术后的综合治疗;脑膜瘤、颅底肿瘤、血管母细胞瘤等颅内肿瘤的手术切除;淋巴瘤、生殖细胞瘤等脑肿瘤活检、术后化疗等综合治疗。

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手术学组委员

北京抗癌协会神经肿瘤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脑转移瘤专家委员会委员


出诊时间

• 周一周二上午专家门诊,门诊楼7层A病区;

• 周四上午特需门诊,门诊楼10层



冯世宇教授已入驻脑医咨询平台,识别下方二维码进入在线聊天室,和医生一对一沟通。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