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05日发布 | 249阅读

脑胶质瘤手术常识—术中核磁共振在脑胶质瘤切除中作用

冯世宇

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

术中磁共振的作用,简单地说就是可以在手术中,我们随时扫描磁共振,看看肿瘤是否彻底切除了,如果没切干净,那么继续切除,直到我们理想的切除范围。


术中影像学是近20年来神经外科领域的一大进步,借助于术中影像学手段,病灶的术中影像可以得到及时更新,并可以提供实时的导航指示,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MRI具有组织解剖分辨率高、无放射性损害等特点,因此,术中磁共振成像技术现在神经外科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


脑胶质瘤浸润性生长,没有明显的边界,多数范围广而深,尤其是低级别胶质瘤在显微镜下的形态与正常脑组织难以区别,故切除时常常达不到全切,很多时候会有残留。因此脑胶质瘤的手术切除是最适合使用术中核磁共振的手术。术中磁共振最大的优势在于:

01
提高肿瘤切除率

我们在对患者行肿瘤切除手术后、缝合关颅之前,可以进行术中核磁扫描,如果发现肿瘤有残留,可以进一步切除肿瘤,直到我们认为肿瘤全切或达到切除程度满意时,这样可以做到在安全范围内最大程度切除肿瘤。

02
降低术后致残率

在手术中我们通过扫描核磁,更新导航计划,纠正手术过程中脑移位造成的血管和功能区脑组织以及重要传导束的移位误差,可以更好保护正常的神经功能结构,降低术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03
降低手术风险

帮助发现术中出血等意外情况,可以术中及时进行清除,降低手术风险。

04
提供精确定位

可以为立体定向穿刺、活检和电极植入等手术提供了实时引导和精确定位。


我们借助于术中磁共振系统,不仅能够在术中获得高质量的解剖影像,还能够进行术前和术中的脑功能成像,大大提高了胶质瘤手术的切除程度及全切率,做到了在保留功能区的同时最大程度的切除肿瘤。



专家介绍
冯.png
冯世宇 | 主任医师 教授
北京301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

主要擅长:脑肿瘤,尤其是脑胶质瘤的手术切除以及术后的放化疗、免疫靶向等综合治疗,尤其擅长岛叶、丘脑、基底节区等深部及功能区胶质瘤的手术切除、术中唤醒;脑转移瘤的手术切除及术后的综合治疗;脑膜瘤、颅底肿瘤、血管母细胞瘤等颅内肿瘤的手术切除;淋巴瘤、生殖细胞瘤等脑肿瘤活检、术后化疗等综合治疗。

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手术学组委员

北京抗癌协会神经肿瘤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脑转移瘤专家委员会委员


出诊时间

• 周一周二上午专家门诊,门诊楼7层A病区;

• 周四上午特需门诊,门诊楼10层



冯世宇教授已入驻脑医咨询平台,识别下方二维码进入在线聊天室,和医生一对一沟通。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