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25日发布 | 139阅读

【中国声音】对健康的生活方式的依从性和基于影像学脑结构成像标志物的关系

王拥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袁长征

浙江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达人收藏
脑医汇,由外而内,融“汇”贯通

原创首发于【神内资讯】微信公众号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团队浙江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袁长征教授团队以《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的依从性和基于影像学脑结构成像标志物的关系》(Adherence to a healthy lifestyle and brain structural imaging markers)为题在流行病学权威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中科院医学1区杂志,IF=12.434)在线发表。研究发现对健康生活方式依从性与可以改善神经系统的衰退,提示坚持多种健康生活方式可能是延缓大脑结构衰老的一种方法。该研究为进一步阐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脑结构标志物的关系提供了基于中国人群和西方人群的证据。


[Pan Y, Shen J, Cai X, Chen H, Zong G, Zhu W, Jing J, Liu T, Jin A, Wang Y, Meng X, Yuan C, Wang Y. Adherence to a healthy lifestyle and brain structural imaging markers. Eur J Epidemiol. 2023 Apr 15. doi: 10.1007/s10654-023-00992-8.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7060500.]


1

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与之相伴的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在以认知功能减退为代表的一系列相关研究中,基于影像学的神经系统退行性标记物研究近年来取得了较多的突破,相关影像学标记物已经越来越多地用于研究大脑衰退的危险因素和相关的潜在机制。因此,识别神经退行性病变相关脑结构标志物的危险因素至关重要。既往研究发现,个人生活方式的不同可能与晚年大脑结构改变有关。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个人生活方式包含多个影像因素,这些因素中有许多是相互关联的,但很少有研究将个人生活方式的多个方面作为一个整体综合评估探索其是否会累积并同时影响晚年大脑健康。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基于中国社区老年人的前瞻性队列研究PRECISE(The PolyvasculaR Evaluation for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vaScular Events)研究的基线数据,以及英国生物样本库UKB(UK Biobank)研究的前瞻性数据,探索坚持健康生活方式与神经退行性病变脑结构标志物的关联。基于既往研究,本研究将健康生活方式定义为涵盖了5个主要影像因素的综合评估,包括饮食结构、运动量、吸烟状况、饮酒和体重指数(BMI)。健康生活方式评分是通过对0-5级的低风险生活方式因素求和来计算的,分数越高表明对健康生活方式的依从性越好。神经影像学标志物包括脑结构标志物,如全脑体积、灰质体积、白质体积、海马体积、白质高信号体积和腔隙。


3

研究结果

在中国PRECISE横断面分析中,共纳入2413名中国浙江省丽水市的社区居民,这些居民均未被诊断痴呆,平均年龄为61.3岁;在英国UKB前瞻性分析中,共纳入19822名非痴呆参与者,平均年龄为54.8岁。


研究首先探索了整体健康生活方式与各项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影像学脑结构标志物的关联(图1)。基于中国人群PRECISE的横断面分析中,发现与保持0-1种健康生活方式的人群相比,保持4-5种健康生活方式的人群全脑容积更大(β = 0.12; 95% CI: 0.02, 0.26, p-trend=0.05)、灰质体积更大(β = 0.16; 95% CI: 0.01, 0.30, p-trend=0.05)、白质高信号体积更小(β = -0.35; 95% CI: -0.50, -0.20, p-trend<0.001)、腔隙状态的优势比更低(OR= 0.48; 95% CI: 0.22, 1.08, p-trend=0.03)。基于UKB的前瞻性分析中(中位随访时间7.7年),发现健康生活方式与全脑容积(β = 0.22; 95% CI: 0.16, 0.28, p-trend <0.001)、灰质体积(β = 0.26; 95% CI: 0.21, 0.32, p-trend <0.001)、白质体积(β = 0.08; 95% CI: 0.01, 0.15, p-trend =0.001)、海马体体积(β = 0.15; 95% CI: 0.08, 0.22, p-trend  <0.001)呈正相关,与白质高信号体积(β = -0.23; 95% CI: -0.29, -0.17, p-trend  <0.001)呈负相关。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保持4-5种健康生活方式的人群大脑结构年轻2.0-5.8年。


图1


此外,单个生活方式分析结果显示,PRECISE人群中主要是当前不饮酒和健康体重与多个脑结构标志物存在显著关联,而 UKB 人群中积极体力活动、当前不吸烟、适度饮酒和健康体重与多个标志物均存在显著关联。



王拥军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神经病学中心主任。国家神经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脑卒中研究所所长。中国卒中学会会长,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Stroke & Vascular Neurology》杂志主编,《中国卒中杂志》主编。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脑血管病领域首席专家,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专项非传染性慢病领域首席专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北京十大疾病科技攻关脑血管病领域首席专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津贴。入选北京学者培养计划(2015)。荣获北京市优秀回国科技人才,国家万人计划优秀人才。所领导的天坛脑血管病临床研究团队荣获2013年国家首批重点领域优秀创新团队,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技成果一等奖、教育部科技成果一等奖和中华预防医学会科技成果一等奖。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章150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900分。其中发表于《NEJM》的文章被评为2013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同时被评为国际医学领域重大进展之一,神经科领域全球十大进展之一。氯吡格雷药物基因组研究发表于2016年《JAMA》杂志上,入选2016年度国际脑血管病研究的5大进展。

袁长征 研究员

浙江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兼职助理教授。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取得预防医学学士及经济学学士双学位,其后在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取得流行病方法学硕士及营养学和流行病学博士学位。2015-2018年在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营养流行病学、营养神经认知科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在膳食测量、营养与健康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人群实证研究。

原创性成果发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Nature Aging、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Western Pacific、The Lancet Child & Adolescent Health、Neurology、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JAMA Pediatrics等国际权威期刊。

扫描二维码或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原文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神内资讯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