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
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是导致人类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其中大血管闭塞(large vessel occlusion, LVO)所致AIS比例高达46%。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最佳治疗方式是近年来探讨的焦点。BAOCHE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发病在6-24小时之间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后90天达到良好功能预后的比例高于药物保守治疗的患者,血管内治疗能显著改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结局。ATTENTION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基底动脉闭塞发病12小时内接受机械取栓的患者,在90天时的功能结局方面优于接受最佳药物治疗的患者。接下来且让我们一起看看,“山茶”——React™ 71一次性颅内血栓抽吸导管是如何在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基底动脉闭塞这片“山林”中持续绽放其花朵的吧!



患者基本信息:患者,女,67岁,因“突发头晕7小时,加重伴四肢活动不灵1小时”入院。患者7小时前无诱因出现头晕,无恶心呕吐,无抽搐,家属未在意,1小时前患者病情逐渐进展,出现意识模糊,伴有四肢活动不灵,就诊于当地医院,头颅CT除外脑出血,超窗未给予溶栓,转入急诊。
既往史及个人史:既往高血压病史;否认既往心脏疾病及吸烟史。
查体情况:嗜睡,双侧眼球左侧凝视,伸舌左偏,四肢肌力0级,双侧Babinski征阳性。
NIHSS评分:27分(意识:嗜睡1分,提问2分,指令2分,凝视1分,感觉1分,运动16分,构音2分,语言2分)。
辅助检查:NA。



术前平扫CT:头颅CT未见明显低密度梗死灶及出血征象、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
术前床旁超声:术前床旁超声提示左侧颈内动脉闭塞,管腔明显缩小,内呈稍高回声。
术前头颅MRI:左侧顶枕叶、脑干高信号,脑梗死。
左右滑动切换图片
术前颅脑MRA:左侧颈内动脉闭塞、基底动脉闭塞

术前DSA造影:
左侧颈总动脉纤细、远端颈外动脉显影,眼动脉未见开放
左侧颈内动脉闭塞
基底动脉闭塞
右侧椎动脉为优势侧椎动脉
左右滑动切换图片



术前诊断
1. 急性缺血性卒中
2. 基底动脉闭塞
3. 左侧颈内动脉慢性闭塞
4. 高血压
治疗策略
1. 病因评估:
术前CT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及出血,术前磁共振提示左侧顶枕叶及脑干梗死;术前MRA及DSA提示左侧颈内动脉闭塞及基底动脉闭塞诊断明确。
术前床旁超声提示左侧颈内动脉闭塞,管腔明显缩小,内呈稍高回声;此外,DSA提示左侧颈总动脉纤细,远端颈外动脉显影,眼动脉未见开放;综合考虑左侧颈内动脉为慢性闭塞,非此次的责任血管。
基底动脉闭塞为此次责任血管;既往高血压病史,闭塞位置位于基底动脉主干,结合患者既往无心脏疾病病史,在该患者中考虑基底动脉闭塞为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病变基础上大血管闭塞的可能。
2. 手术策略及器械选择:
(1)近期,有关后循环卒中的大型临床试验(BAOCHE/ATTENTION研究)结果一致表明,对于发病时间在12小时之内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机械取栓的预后显著优于最佳药物治疗,因此,在该患者中应首选机械取栓治疗。
(2)该患者急性起病,闭塞时间较短,临床症状重,NIHSS评分:27分,DWI序列提示左侧顶枕叶及脑干急性梗死灶,治疗上应以尽快尽早开通闭塞血管恢复低灌注区域脑组织血流为主要目标。
(3)考虑患者血栓质硬且负荷量大,选择大口径抽吸导管行ADAPT技术抽吸的同时辅以球囊扩张进行补救,目的是快速恢复前向血流,缩短低灌注时间,在选取抽吸导管时应选择头端耐用且不易变形的抽吸导管,保证球囊扩张后可再次予以抽吸。
React™ 71一次性颅内血栓抽吸导管具有管腔大、头腔稳、头端柔软及抽吸力强等特点,选择其可以快速减容,同时在球囊扩张同时降低远端血栓逃逸风险,其头端耐用,球囊扩张后可再次做抽吸导管使用。
3. 需考虑到的治疗风险:造成血管夹层或穿孔;血栓质韧或负荷量大,存在抽吸失败以及栓子破碎造成远端逃逸的可能;
术前用药
无
术中抗凝:
静脉推注肝素4000IU,间隔1小时追加1000IU。



01
全身麻醉后行右侧股动脉穿刺,导丝导引下送入8F Guiding至右侧锁骨下动脉;上高React™ 71一次性颅内血栓抽吸导管至基底动脉后抵近闭塞近端,随后行持续负压抽吸,抽吸出部分血栓,血栓质韧,造影提示血管闭塞持续。


02
在导丝导引下送入2.0×20mm球囊行球囊扩张,局部呈收腰样改变,造影时血流线样通过,考虑新鲜血栓致充盈缺损;随后,予以React™ 71一次性颅内血栓抽吸导管抽吸,成功抽吸出质韧较大血栓。





03
术后造影证实基底动脉三级再通,无残余狭窄。


术中所取出的血栓:






术后处理
严格控制收缩压在100-130mmHg;予以抗血小板治疗。
术后即刻头颅CT


术后24小时头颅CT


术后1周头颅影像学复查
左右滑动切换图片


术后随访
术后即刻NIHSS评分:21分;
术后24小时NIHSS评分:12分;
出院时NIHSS评分:4分;
术后3月时mRS评分:1分



React™ 71一次性颅内血栓抽吸导管与球囊搭配在动脉粥样硬化所致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中表现优异:导管头端柔软,顺应性好,到位能力强;头端及管腔稳固,抽吸不易变形,能稳定传导抽吸力,此外,其耐用头端能在球囊扩张后继续行稳定负压抽吸,可大大减少球囊扩张所致碎裂血栓远端逃逸;内腔大,在大大增加一次性血管再通概率的同时减少远端栓塞事件发生率。



于涛
主任医师
葫芦岛市中心医院龙湾院区介入科主任,主任医师,高级卒中中心
中国医师协会血管与肿瘤学组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专业委员会药物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静脉联盟中国青委;辽宁省医学会分子影像学会委员;辽宁省抗癌协会第三届肿瘤影像专业委员会委员;葫芦岛市放射学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葫芦岛市医学影像研究所所长助理。
张强
主治医师
葫芦岛市中心医院龙湾院区介入科高级卒中中心主治医师。
辽宁省医学影像分子影像学会会员 辽宁省细胞生物学会脑血管病与细胞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发表核心论文5篇。

参考文献


特别说明:本信息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阅读和参考,不构成对任何诊疗方式的推荐。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