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例特点
诊疗经过
术中情况
结合头颅CT定位,Kocher's点作为穿刺点,予以颅骨手锥穿刺,突破颅骨,将颅脑外引流装置引流管带针芯送入颅内约5cm后感突破感,见红色脑脊液喷出,拔出针芯,再继续进入1cm后到达适宜位置,见脑脊液搏动良好,经穿刺点旁开2cm皮下隧道引出固定稳妥并连接引流袋,缝合并固定引流管,包扎术区。
结合头颅CT定位,在右侧额旁开中线约2.5cm处作为穿刺点,予以颅骨手锥钻骨孔,突破颅骨及硬脑膜后,将颅脑外引流装置引流管带针芯送入颅内约10cm后拔出针芯,予5ml注射器缓慢抽吸出暗黑色血肿块及血肿液,并不断调整引流管深度与方向最终抽出暗黑色血肿块及血肿液约30ml,结合术前CT,再次查看脑室外引流管中脑脊液水柱高度较抽吸血肿前明显下降,达到缓解颅内压,解除部分占位效应,遂结束操作,外接引流袋,缝合并固定引流管,包扎术区。



术后情况
术后4小时,双侧瞳孔较前无变化,予以疼痛刺激可见病人肢体肌肉收缩,过伸状态,继续予以高级生命支持,保持引流管通畅。
对于既往多年高血压病史出现自发性典型部位重症脑出血,应高度怀疑高血压所致,入院病人一般情况差,经高级生命支持仍无明显改善,且考虑与重症脑出血相关,若无法行开颅手术,再次外出完善CTA风险高,若平扫CT上排除island sign、blend sign等活动性出血影像学征象,可与家属沟通尝试立即ICU床旁行对侧EVD+血肿穿刺置管缓解颅高压抢救生命,在抽吸血肿过程中密切观察EVD中水柱变化,若下降超过1/3,则可停止继续抽吸血肿,避免颅内压大幅度降低,增加再出血风险。
作者简介
张坤源 住院医师
平昌县第二人民医院
外科学硕士,师从《中国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辅助脑深部电刺激手术的中国专家共识》专家组成员李廷阳教授。规培方向为外科(神经外科方向),先后学习于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绵阳市神经外科质控中心),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百色市人民医院(建有周良辅院士工作站)
擅长神经系统疾病外科诊疗工作,针对外科常见急危重症有一定了解,熟悉对包括颅脑损伤、脑出血、大面积脑梗死等神经重症病人的诊疗,能熟练开展气管插管、经皮气管切开、呼吸机调控、严重异常心电图识别、循环系统的维持、深静脉置管、腰大池置管、颅内压监测探极置入、脑室外引流术、颅内血肿穿刺、常见急诊手术等,并及时发现和处理相关并发症,做好精准化、个体化管理
发表学术论文5篇,多篇在中华医学会小儿神经外科学术会议及神经外科年会上交流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