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21日发布 | 1147阅读
神经介入-狭窄

SacSpeed®球囊扩张导管治疗基底动脉重度狭窄应用体会

王永朋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

王枫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

术者寄语

目前对于症状性后循环缺血的介入治疗缺乏指南推荐,但后循环闭塞导致的脑梗死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及致残率。因后循环血管具有管径窄、路经长、分支多等特点,介入手术治疗难度高,一直被视为脑血管支架置入的“禁地”。术前如何对手术适应症的把握尤为重要

加奇生物SacSpeed® 球囊扩张导管为快速交换系统,操作简便省力安全,单人操作即可完成,减少术中脑缺氧时间;输送系统长度150cm,可兼容135cm及以下中间导管使用;激光焊接头端,锥形设计,与球囊顺滑过渡,更小内径和微导丝契合度更高,更小外径更易通过病变部位,安全性令人放心;优秀的跟踪到位性,易于到达病变部位;PVP亲水涂层,使导管更加润滑,便于输送至病变位置;型号齐全,分型细化,1.75mm、2.25mm等独特型号,可为临床提供更多选择,实现精准扩张。

本期嘉介谈邀请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王枫教授、王永朋医师,分享SacSpeed® 球囊扩张导管治疗基底动脉重度狭窄应用体会,精彩不容错过。


病例简介

01 患者基本信息

一般资料:男性患者,43岁。主诉:头晕伴一过性视物模糊2月。

现病史:2月前患者出现头晕伴一过性视物模糊,1分钟后自行缓解,共发作5次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多年,未曾规律服药,抽烟病史(20支/天)


02 入院查体情况

查体:神志清,言语正常,无眼震,四肢肌力及几张力正常,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

辅助检查:头颈联合CTA:基底动脉重度狭窄。


03 术前影像资料

右侧椎动脉为非优势动脉仅供应同侧PICA。


基底动脉重度狭窄。


CTP(rapid):双侧小脑存在大面积低灌注:Tmax>4.0s 143ml。


DWI:未见急性脑梗死。


高分辨MRI:基底动脉重度狭窄(考虑动脉粥样硬化)。


03 初步诊断

1. 短暂性后循环缺血性发作

2. 基底动脉重度狭窄

3. 高血压病



诊疗经过

01 术前讨论

基底动脉重度狭窄。

R-VA


非优势/供应同侧PICA

L-VA


3D:基底动脉重度狭窄。


双侧后交通未见开放,未见前向后代偿。

R-ICA

L-CCA


手术适应症:

1. 患者反复头晕伴一过性视物模糊,造影证实基底动脉重度狭窄,CTP显示双侧小脑存在大面积低灌注区考虑后循环一过性缺血性发作。心脏超声,24小时Hotal未见明显异常无心源性栓塞证据,动态脑电图未见明显异常,无癫痫病史排除痫性发作等相关疾病。

2. 后循环脑梗死临床起病症状隐匿,早期发现困难,急性闭塞手术难度较大,患者预后较差,此患者未见明显前向后代偿,发生脑血管意外几率较高。


手术难点:

1. 患者左侧椎动脉为优势动脉,供应基底动脉,右侧椎动脉仅供应同侧PICA,未能汇入基底动脉,手术临时阻断血流,穿支动脉缺乏血液供应,如何降低因手术操作导致的缺血事件?

2. 双侧AICA距离狭窄较近,如何有效保护?


02 术中涉及介入器械选择
  • 6F 90cm 长鞘

  • 5F 115cm 中间导管

  • 2m 微导丝

  • 加奇生物SacSpeed® 2.0*15mm球囊扩张导管

  • 支架微导管

  • 4.0*23mm 自膨式闭环支架


03 手术方式

1. 支撑导管置入左侧椎动脉V2段,中间导管置入左侧椎动脉V4段;

2. SacSpeed® 球囊扩张导管带导丝跨过狭窄段;

3. 中间导管跨过狭窄段。


04 手术过程
微导丝配合SacSpeed® 球囊扩张导管到位后扩张狭窄部位。



中间导管跨过狭窄段并回抽:

1. 减少栓子逃逸

2. 避免微导管交换缩短手术时间


经支架微导管释放自膨式闭环支架。


05 术后情况

术后正侧位:

1. 狭窄较前明显改善;

2. 血流速度明显增快;

3. 双侧AICA显影良好,双侧大脑后、双侧小脑上未见血管丢失。


病例总结

  //  

目前对于症状性后循环缺血的介入治疗缺乏指南推荐,但后循环闭塞导致的脑梗死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及致残率。因后循环血管具有管径窄、路经长、分支多等特点,介入手术治疗难度高,一直被视为脑血管支架置入的“禁地”。术前如何对手术适应症的把握尤为重要。

我们这个病例特点为反复发作的短暂性后循环缺血发作,基底动脉重度狭窄,双侧后交通未见明显开放缺乏有效前向后代偿,一旦急性闭塞导致的恶性脑血管事件几率较大,手术适应症明确。

手术难点在于患者右侧椎动脉为非优势动脉,仅供应同侧PICA未能汇入基底动脉,单纯左侧椎动脉供应基底动脉,术中血流阻断缺乏有效代偿,如何降低因手术操作导致的缺血事件发生尤其重要,故我们采取:

1. SacSpeed® 球囊扩张导管配合微导丝直接一步到位,减少微导丝配合微导管并交换的繁琐操作步骤,降低手术时间。因SacSpeed® 球囊扩张导管其外经小很容易通过狭窄病变,其光滑的表面使其具有良好的推送性和跟踪性,运用快速交换技术使其操作简单,更利于节省手术时间。

2. 我们采用球囊扩张后中间导管跨过狭窄段并配合抽吸,既降低了栓子逃逸事件的发生,同时也减少微导管置换等操作步骤,降低手术时间。

手术特点及提示:手术时间短约20min,降低因代偿差手术操作时间长导致的缺血事件发生,为针对此类患者提供一治疗思路。


术者信息


王永朋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

  • 硕士,主治医师

  • 神经脑血管介入方向



指导老师



王枫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

  • 神经科/卒中中心行政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导

  • 中国卒中学会青理会常务理事

  • 中国卒中学会神经重症分会青委

  •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神经科分会副主委 

  • 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常委

  • 上海市卒中学会青理会常委

  • 上海市卒中学会神经内科分会委员




特别说明:本页面所包含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本页面所包含的内容,仅为专家个人观点,不能代替医疗专业人士的判断。本页面不向非医学专业人士开放,敬请理解。




https___www.medtion.com_app_subspecialty_index.html_channelId=4&channelTitle=介入&mpId=730&ocsId=788.png

点击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嘉介谈

59.9万阅读 | 378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