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20日发布 | 738阅读
神经介入-动脉瘤

【病例夹】经导管颅内动脉瘤栓塞术

潘剑威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病例简介


患者女性,58岁。因“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3月”入院。


简要病史:患者3月余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突发头晕,检查考虑双侧颈内动脉瘤多发动脉瘤,故在我院全麻下行“血管支架置入术”,术中于右侧颈内动脉置入Pipeline 4mm*25mm支架1枚,术后恢复顺利出院。3月来,患者自觉无明显不适,无恶心呕吐,无胸闷气促,无视物模糊等不适,现今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左侧动脉瘤至我院,拟“脑动脉瘤”收治入院。


症状:无不适。


体格检查:神志清,精神可,颈软。双侧视力粗测可,视野无缺损,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眼球运动无殊,未及震颤,面部浅深感觉无殊,双侧额纹及鼻唇沟正常,口角不偏,双侧听力粗测可,伸舌居中,转颈及耸肩有力,两肺呼吸音清,未及干湿性罗音,心脏听诊无殊,腹平软,无明显压痛反跳痛,未触及肿块,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四肢肌力V级,肌张力无亢减,腱反射++,双侧浅深感觉无殊,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均(-),双侧巴氏征阴性。


初步诊断

1. 颈内动脉瘤(双侧多发)

2. 高血压3级


右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和床突段多发动脉瘤,血管造影影像提示血流导向装置植入术后,动脉瘤造影剂淤滞(这是血流导向装置释放成功的标志)。









治疗过程






麻醉方式

静脉全身麻醉(气管插管)



术前诊断
1. 颈内动脉瘤

2. 高血压3级



术后诊断

1. 颈内动脉瘤

2. 高血压3级



手术信息

手术名称:经导管颅内动脉瘤栓塞术

是否属于有植入物手术:是(Pipelne血流导向装置)



手术经过

Seldinger技术置入8F导管鞘,将6F 90cm长鞘在5F MPA导管导引下置入右侧颈总动脉近分叉部,将6F 通桥颅内支持导管置入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行3D造影明确右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床突段多发动脉瘤。将Phenom-27微导管预塑形后携Synchro微导丝置入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将Pipeline 4.0mm*30mm血流导向装置置入右侧颈内动脉,覆盖瘤颈满意、贴壁良好。最终造影动脉瘤内造影剂滞留明显,右侧颈内动脉系统显影良好。撤出微导管及导引导管,拔出导管鞘,穿刺点予血管缝合器缝合,加压包扎,患者麻醉复苏。


术中并发症:无。




术者简介


潘剑威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神经外科副主任,脑卒中中心副主任,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2017年度王忠诚神经外科青年医师奖

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工程中青年委员会常务委员

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中西医结合分会常务委员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介入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国卒中学会中西医结合分会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神经科学学会神经介入科学与技术分会主任委员

浙江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浙江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

浙江省卒中学会青年理事

《Journal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杂志编辑部副主任、编委

《Journal of NeuroInterventional Surgery》杂志中文版编委

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从事神经外科和神经介入工作十余年。2005-2006年于北京天坛医院接受神经介入培训,2012-2013年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访学并完成显微神经外科博士后培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际合作科研项目1项,获浙江大学医学院2015科研重大贡献奖(论文奖)。在《Journal of Neurosurgery》、《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American Journal of Neuroradiology》、《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等国内外杂志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https___www.medtion.com_app_subspecialty_index.html_channelId=4&channelTitle=介入&mpId=730&ocsId=788.png

点击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