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尊敬的专家同道:
大家好!“沙场点兵,有史可鉴”是史赛克公司推出的一档病例展示及点评栏目,旨在手术技术交流,产品特点演示,与各位神经介入专家共同进步。让我们相约线上,博采众长,共同探讨手术技术。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病例展示
1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女,35岁,主诉“突发口角歪斜、言语不清及右侧肢体无力8小时”。
病史:患者于3月2日19:30无明显诱因出现口角歪斜、言语不清及右侧肢体无力症状,约19:50由120送至QT县医院,完善头颅CT后,诊断“急性脑梗死”,给予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后效果欠佳,转至我院行进一步血管内治疗。取得家属手术知情同意后收入我科监护室。
既往无特殊病史。
入院查体:
体温36.6℃,脉搏5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左99/69mmHg,血压右95/60mmHg,心肺腹查体未见明显异常。神经系统查体阳性征:失语、双眼向左凝视,右上肢肌力0级、右下肢肌力Ⅱ级,右侧Babinski(+)。
2
术前影像学检查
3
诊断
定位诊断:
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
责任血管定位:LMCA和/或LICA
定性诊断:
脑梗死(急性期),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
TOAST分型:
心源性栓塞
评分:
GCS=11分(E4V1M6)
NIHSS=11分(凝视1,肌力4+3,语言3)
mRS:4分
ESSEN:0分
ASPECTS:4分(M3、M4、M5、IC、L、I)
4
取栓评估
适应症评估:
明确诊断急性缺血性卒中,CT排除出血
发病前mRS 0分
发病时间:<9h(起病时间19:30,穿刺时间04:14)
NIHSS:11分
责任血管:左侧大脑中动脉
禁忌症评估:
无禁忌症
5
手术经过
2023-03-03 05:00入室。
主动脉弓造影。
6F长鞘,中间导管。抽吸、抽吸。
微导丝:200cm;微导管:Trevo Pro 18。
第一次微导管到位。
微导管调整位置。
第一次6mm*25mm Trevo XP ProVue取栓支架释放。
第一次取栓后。
第二次微导管到位。
第二次6mm*25mm Trevo XP ProVue取栓支架释放。
取栓支架调整位置。
第二次取栓后。
抽吸。
第三次微导管到位。
闭塞近端定位。
后撤微导管,闭塞近远端定位。

微导管确认定位。
中间导管回抽呈负压,撤出微导管、中间导管。
抽吸。
第三次取栓支架释放:双支架。
ACA:SAB-4-20;MCA:6mm*25mm Trevo XP ProVue。
双支架释放后造影。



第五次取栓后。
6
术后管理
术后次日CT
术后给予控制血压140/90mmHg以内,脱水,“依达拉奉右莰醇”清除自由基对症。
7
病情转归
术后次日查体:患者神志清,运动性失语,无凝视,右上肢肌力II级,左下肢肌力III级,右侧Babinski征阳性。NIHSS评分7分。
术后第4日 2023-03-06
术后第8日 2023-03-10
完善心脏彩超提示心脏占位,心外科会诊考虑心脏粘液瘤,建议利伐沙班15mg抗凝,3个月后手术治疗。
术后第9天CT 2023-03-11
术后第12日(2023-3-15)出院:患者神志清,精神可,部分运动性失语,右上肢肌力IV级,右下肢肌力IV级,右侧Babinski征阳性。NIHSS评分2分,mRS 1分。
术后28天(2023-03-30)
小结
大负荷量血栓导致的急性脑梗死血管再通过程中,尤其是对于T型闭塞患者大直径导管抽吸和单支架取栓效果不理想时双支架取栓血管再通是一个值得尝试的选择。
专家点评
笔者提供了一例心源性栓塞致左侧颈内动脉末端T型大负荷血栓机械取栓的精彩病例。
患者青年女性,首先主动脉弓造影,主动脉弓为Ⅰ型弓,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路径比较平直,手术通路的建立相对容易。左侧颈内动脉C1段以远不显影,颈内动脉末端未见显影,前交通开放,可见双侧大脑前动脉由左侧颈内动脉供血,左侧A1段可见到残端,动脉晚期右侧大脑中动脉M2段以远可见显影。该患者眼动脉未见显影,未见颈外动脉-眼动脉-颈内动脉的代偿通路显影,结合C1段形态,考虑颈内动脉末端,左侧大脑前动脉A1段,左侧大脑中动脉血栓,典型T型分布,血栓负荷大。
该病例采用的手术路径方案为6F 90cm长鞘,长鞘的性能远远超过普通8F导引导管,其头端柔软段可以放置到达颈内动脉C2段,有助于中间导管高到位,对于血管路径迂曲的患者能更方便快捷的建立通路。此外,对于颈内动脉大负荷血栓,Flowgate2球囊导引导管也是常用的路径方案,球囊导引导管可以降低血栓逃逸栓塞至远端的概率,该患者血管较为平直,也比较适合应用球囊导引导管。
尝试3次中间导管抽吸取栓(ADAPT技术)和2次Trevo XP 6*25mm单支架抽拉联合技术(SWIM技术)均取栓失败后,尝试使用双支架取栓技术,双支架技术是目前针对大负荷血栓,单支架取栓失败后的主流技术方案。使用0.070in内径的大内腔中间导管,头端抗吸扁设计的中间导管对于单独抽吸取栓成功率较高。Trevo XP的全程显影特点,可以很好的观察支架形态,判断血栓位置。该支架释放时需要采用推挤释放(push and fluff)技术,保证闭环支架充分打开嵌合血栓,提高再通率。在单支架取栓失败的情况下,Trevo XP放置大脑中动脉,使用另一取栓支架放置于大脑前动脉,尝试双支架(Y型)技术。颈内动脉末端管径相对较粗,双支架(Y型)技术应用对血管内膜的损伤相比其他位置小,双支架器械操作中器械较多,中间导管的抽吸作用大大减弱,常常撤出中间导管,在长鞘/导引导管处链接接负压抽吸装置,在本例患者中长鞘可以高位放置的优势凸显,在无中间导管情况下,双支架的操作过程中可以得到更好的支撑效果。同时高位置管后对于血流的阻断/降低流速效果也优于普通8F导引导管,部分降低了血栓逃逸的概率。此外,在此类病人中应用球囊导引导管也是不错的选择,可以完全阻断前向血流,结合负压装置,可以极大降低血栓逃逸的可能。
该病例的手术方案充分利用了长鞘、大腔抽吸导管,两款不同取栓支架的优点,快速建立通路,在中间导管抽吸和单支架取栓失败的情况下,迅速改变为双支架策略,实现了高效血管再通,保障了患者的良好预后。
点评专家
蔡艺灵
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
脑科医院院长,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神经内科学科带头人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委会副主委
全军神经内科副主委
全军航天员健康中心专委会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学专委会副主委
国家卫健委脑防委卒中中心管理指导委员会秘书长
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专委会出血性卒中介入专委会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脑血管病分会常委
中国抗衰老促进会神经系统疾病专委会常委
术者简介
关
键
词
产品:Catalyst,Trevo
技术:ADAPT,SWIM
部位:ICA,MCA
END


扫码进入史赛克品牌专区
器械百科
长按识别二维码
了解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