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18日发布 | 1402阅读

三叉神经球囊压迫术 | 卵圆孔解剖特征对球囊压力的影响!

疼痛之声

疼痛之声

达人收藏、周刊收录2项荣誉

半月神经节经皮微球囊压迫术(PBC)是疼痛科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常用手段。


球囊出现梨形和恰当的球囊管腔内压力是PBC手术的关键。球囊压力不足可能导致手术失败,而过度压迫又增加了神经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如咀嚼肌无力)的风险。因此,个体化给予合适的组织压迫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这项研究探讨了PBC球囊压力与卵圆孔(FO)解剖参数之间的关系,给我们的临床实践带来一定的启发




01

基础知识


研究目的


这项研究旨在利用高分辨率CT获得卵圆孔解剖特征以分析其与PBC术中梨形球囊管腔内压力的关系。





研究方法—病患选择



从2020年11月到2021年4月,共纳入13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有一个或多个三叉神经分支受累,拟接受PBC手

所有患者均未接受过任何其他手术干预,如微血管减压术(MVD)、射频热凝术。流程图如下(图1



图1:病患选择流程图




FO参数测量



FO的长径、短径、长短径比例,卵圆孔面积


测量方法如(图2)所示


图2:FO参数测量
注释:a.高分辨率CT颅底三维重建。b.FO上面观。c.FO横断面。d. FO长径和短径(比例尺10mm)





手术操作


在手术实施前,可用不同体积的造影剂对球囊进行体外压力测试,电子压力传感器连接到球囊导管,记录管腔内压力(下文图4)。


手术实施

  • 患者仰卧位,头稍后仰,全麻气管插管,以确保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


  • 于口角外侧2.5-3cm进针,在C臂引导下,逐渐穿入FO(图3)。


  • 撤出针芯,置入球囊导管,不超过针尖外2cm。将电子压力传感器连接到球囊导管,记录管腔内压力。


  • 注射浓度为120mg/ml的碘海醇约0.4-0.8ml,充盈球囊,直至标准的梨形出现(图3c)。


  • 压迫120s后排空球囊,与穿刺针一并撤出。


图3:透视下球囊置入
注释:a.FO穿刺前后位观。b.压迫前球囊导管位置侧位观。c.术中达到标准梨形球囊。





疗效评估和随访


PBC术后1月、3月和6月常规进行一次电话随访用巴罗神经病学研究所(BNI)标准评估PBC疗效(BNII-III级:疼痛有效缓解;BNI IV-V级:疼痛缓解不足)




02

研究结果



一般资料及治疗效果


这项研究共纳入13名三叉神经痛患者,平均年龄66 ± 13岁,大多数 (8/13)为女性


此研究中三叉神经上颌支(V2)和下颌支V3)受累最多。VAS为7.0 ± 1.0分。12/13名患者报告术后即刻疼痛完全消失(BNI I级),只有1名患者偶有疼痛并且在出院前和随访1、3个月时疼痛完全缓解。


在随访3个月时,1名患者出现轻微的复发性疼痛,卡马西平(每晚0.1g)控制良好。7/13名患者完成了6个月的随访,BNI I级。





体外测试球囊压力记录



由两名独立的研究人员进行的两次压力记录图4b的两条曲线)。在注入0.1ml造影剂的情况下,开始压力(P1)迅速升高至70~75kPa。注射0.3ml造影剂后,压力逐渐降至较低水平。


PBC术中造影剂用量为0.4~0.8ml,管腔内压力随造影剂体积增加而增大。


图4:体外球囊压力测量

注释:a.用于记录球囊压力的电子压力传感器。b.造影剂体积对球囊压力的影响(体外)。




术中球囊压力与FO参数之间的关系


初始球囊压力(P1)与FO长径有显著相关性(r=0.61,P=0.024)(图5)。


同样,压迫后球囊压力(P2)也与FO长径呈显著正相关(r= 0.63,P=0.022)(图6)。而P1和P2与FO短径、长短径比和面积均无明显相关性。


图5:开始压迫球囊压力(P1)与FO长径(a)、短径(b)、长短径比(c)和面积(d)之间的关系。


图6:压迫结束球囊压力(P2)与FO长径(a)、短径(b)、长短径比(c)和面积 (d)之间的关系。




03

讨论内容




对于拒绝接受开放手术或MVD术后复发的TN患者,PBC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选择,即使在PBC术后复发或其他治疗失败的情况下,仍然具有可观的成功率


三叉神经节和神经根的有效压迫是PBC手术的关键,术中可以通过球囊形状来确定压迫的位置,此外,由于Meckel腔周围硬脑膜的牵张力,放置正确的球囊具有更大的管腔内压力。


然而,不同个体的球囊压力变化较大,此研究中最大的球囊管腔内压力几乎是最低压力的两倍,两者均在术中达到了标准的梨形球囊因此,对PBC进行个体化的压力监测是有必要的


除了球囊形状,FO穿刺对于PBC来说同样重要,FO形状的多样性可能导致穿刺困难。解剖学研究表明,FO大小与TN有关,FO较窄可能预示着较高的TN发病风险。


此研究首次重点关注FO大小与PBC术中球囊压力之间的关系,当出现梨形球囊时,初始压力和压迫结束压力均与FO长径呈显著正相关。


这一结果表明,术前FO的三维重建是目标球囊压力的潜在预测指标。


结合压力监测系统,个体化评估FO,可能有助于减少过度压迫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就具体操作而言,为获得梨形球囊,应将穿刺针置于靠近FO后缘的位置,如侧位透视所示(图3b)。


同时,穿刺针应靠近FO中间或内侧端以确保进入Meckel腔,如前后位透视所示(图3a)。


这就意味着,在对FO长径较大的患者进行穿刺时,进针路线将进一步远离矢状面(外展角度更大),导致球囊更靠近Meckel腔的内侧骨性侧(颞骨岩部),受骨性结构挤压作用,产生更高的管腔内压力。


因此推测,穿刺角度因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不同FO大小的个体之间球囊压力的变化。




03

研究结论




术前对FO的评估可能是PBC术中达到梨形球囊时管腔内压力的潜在预测指标。狭窄的FO与较低的球囊压力相关。




04

研究局限性




此研究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 研究设计为观察性研究。


  • 排除了术中没有获得标准梨形球囊者,球囊形状对管腔内压力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样本量相对有限。


  • 随访时间相对较短,球囊压力对远期复发率和并发症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Wang Q, Chen C, Guo G,Li Z. A Prospective Study to Examine the Association of theForamen Ovale Size with Intraluminal Pressure of Pear-Shaped Balloon inPercutaneous Balloon Compression for Trigeminal Neuralgia[J]. Pain Ther. 2021Dec;10(2):1439-1450.

[2]王巧,郭刚文,黄东等.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术前卵圆CT重建参数与球囊压力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21,101(43):3549-3553.

https___www.medtion.com_app_subspecialty_index.html_channelId=3&channelTitle=功能&mpId=729&ocsId=787.png

点击扫描上方二维码,查看更多“功能”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相关临床评分小工具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