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02日发布 | 1431阅读

【微妙通远】普微森MidAccess™导引导管助力血流导向装置治疗左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一例

赵阳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


前 言

随着神经介入领域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创新,普微森医疗利用现代化管理、科技手段,通过永无止境的创新、精益求精的完善和国内一流临床专家的合作,研发出了更加适合中国患者的微创医疗器械,赋能医者快速精准让患者获益,提高病患生存质量。


作为微森医疗学术交流专栏,专注急性大动脉缺血、动脉粥样硬化、颅内动脉狭窄、动静脉畸形、动脉瘤等介入治疗的临床经验分享。赵阳医生带来普微森MidAccess™导引导管助力血流导向装置治疗左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例分享,以下为您精彩呈现。




病史

简介


01

患者基本信息

男性,64岁。

02

简要病史及入院查体

简要病史:患者约一月前于当地医院体检行经颅多普勒检查发现左侧颈内动脉闭塞,于北京天坛医院行头部MRA,弓上CTA检查结果提示左侧颈内动脉闭塞,右侧椎动脉局部闭塞,左椎动脉动脉瘤,患者无肢体麻木无力,言语不利等表现,为进一步诊治就诊于我院,门诊以“脑血管病”收入院。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长期口服非洛地平+马来酸依那普利控制血压,自诉血压控制可,糖尿病病史,皮下注射胰岛素诺和灵50,早10iu,晚10iu,口服拜糖平控制血糖,自诉血糖控制可,高脂血症病史,口服瑞舒伐他汀+非诺贝特降脂。



入院查体:神清语利,视力视野粗测正常,双侧鼻唇沟对称,示齿口角无偏斜,咽鄂弓双侧对称,咽反射存在,伸舌居中,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共济运动正常,生理反射正常引出,病理反射未引出。



初步诊断:1.颅内动脉瘤(左椎,梭形);2.颈动脉闭塞(LICA);3.高血压;4.糖尿病;5.动脉粥样硬化并高脂血症。

03

术前影像学检查

左右滑动切换图片




术前

讨论


01

术前评估

患者颅内动脉瘤诊断明确,位于左椎动脉V4段,考虑I型夹层动脉瘤的可能性较大,有手术指征。可行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或血流导向装置植入,二者相较后者手术操作时间更短、手术并发症发生概率更低、动脉瘤治愈率更高,因此作为医生首选推荐方案。


02

术中器械

  • 8F动脉鞘


  • 6F 70cn Cook长鞘


  • Traxcess14微导丝


  • Marksman支架管


  • PED-350-30密网支架

  • 普微森MidAccess™导引导管(070-115)




治疗

过程



01

手术过程

患者平卧位,全麻满意后,术区常规消毒铺巾,右股动脉行Seldinger穿刺,置入8F动脉鞘,超滑泥鳅导丝、5FMPA1、6F长鞘同轴送入左侧锁骨下动脉,管头位置满意后撤出泥鳅导丝及造影管,路图指引下,Traxcess14微导丝、Marksman支架管携带普微森MidAccess™导引导管顺利通过椎动脉多处弯曲到达V4段。




Traxcess14微导丝携带Phenom27支架管选入远端基底动脉,管头位置满意后车撤出微导丝,连接高压肝素水持续滴注。选择PED-350-30由基底动脉下段打开,定位于动脉瘤远端,充分锚定,保持系统张力,逐步释放PED,释放过程中见支架在动脉瘤近心端贴壁不良,回收支架后重新释放。

02

术后情况

动脉瘤滞留明显,支架贴壁良好。撤出普微森MidAccess™导引导管后椎动脉通畅,无明显痉挛。


左右滑动切换图片




术中

体会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尽管仍属于Off-label使用,但已经过前期大量的认证,目前已成为治疗该疾病的常用、有效术式。但血流导向装置的输送和释放对于通路系统的要求较高。普微森MidAccess™导引导管头端软段通过性好,面对椎动脉开口的“Ω袢”显得游刃有余,通过迂曲的椎动脉顺利到达V4段,极大地缩短了手术时间。同时柔软的头端并未引起迂曲血管的变形,降低血管痉挛的发生,保证了远端正常血供。在这例患者中,因对侧椎动脉PICA以远闭塞,这一特点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该管近端支撑性较好,整个密网支架释放过程中推挤、回收等多组动作,整个过程中导管头端始终保持稳定,无明显前窜及后退。





术者

简介


赵阳

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就职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神经介入师从李佑祥教授,神经外科师从王硕教授,主要致力于研究脑血管疾病介入及复合手术治疗。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分会青年委员、北京市神经介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员、中国卒中学会高级会员等。




新GIF22.11.23.gif



https___www.medtion.com_app_subspecialty_index.html_channelId=4&channelTitle=介入&mpId=730&ocsId=788.png

点击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