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左侧二维码
进入微创神通品牌专区

前言
颅内复杂动脉瘤传统弹簧圈栓塞介入治疗临床术者需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动脉瘤的血运重建、载瘤动脉的血流导向,以及预后及复发的风险。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的出现提高了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治愈率,降低了手术难度。未来血流导向密网支架会越来越多应用于临床,让更多的患者受益,同时也不断改变更多临床术者对动脉瘤治疗理念。
本期“术”说卒中由合江县人民医院的侯黎明提供的Tubridg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治疗颅内双侧多发动脉瘤。
01
01
女性患者,56岁。
病因:因长期睡眠质量差,检查发现脑动脉瘤1天入院。
简要病史:高血压史4年,无其他疾病史。
入院查体:入院神经系统查体未见阳性体征。
02
术前影像学检查:CTA示双侧颈内动脉多发动脉瘤。
CTA
双侧3D重建
术前左侧DSA造影:左侧颈内2个动脉瘤尺寸为:10.1mm*12.4mm和10mm*10.1mm,载瘤动脉尺寸:近端直径5.7mm,远端直径4.6mm。
左侧正位造影
左侧3D重建
术前右侧DSA造影:右侧颈内动脉瘤尺寸为:16.6mm*18mm,载瘤动脉尺寸:近端直径4.6mm,远端直径5.2mm。
右侧正位造影
右侧3D重建
03
术前诊断
右侧颈内动脉床突段大型动脉瘤、左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多发动脉瘤。
手术计划方案
一期密网支架联合弹簧圈治疗左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多发动脉瘤。
二期密网支架联合弹簧圈治疗右侧大型宽颈动脉瘤。
术中涉及器械
2m 0.014inch 微导丝
鞘管:6F短鞘,7F长鞘
5F 125cm中间导管
弹簧圈微导管、Fastrack微导管
Tubridg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6.0mm*45mm
Tubridg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5.5mm*45mm
Solitaire支架
弹簧圈
04
1
穿刺,建立通路:
患者仰卧位,麻醉到位,常规腹股沟区消毒铺无菌巾,右侧股动脉穿刺置7F长鞘到达左侧颈内动脉C1段。
支架微导管到达左侧大脑中动脉M1远端。
弹簧圈微导管到达动脉瘤瘤腔。
2
输送支架并释放:
经Fastrack微导管送入6.0mm*45mmTubridg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半释放密网支架。
栓塞远端动脉瘤:
按顺序填塞10mm*30cm,9mm*30cm,8mm*40cm弹簧圈。
3
继续释放支架:
经Fastrack微导管继续释放支架,完全覆盖眼动脉动脉瘤,观察支架远端打开良好,动脉瘤滞留明细;继续释放支架至近端动脉瘤瘤颈处。
栓塞远端动脉瘤:
回撤弹簧圈微导管至海绵窦段动脉瘤瘤腔内:按顺序填塞10mm*30cm,9mm*30cm,8mm*40cm弹簧圈。
继续释放支架:
在透视下经Fastrack微导管继续完全释放支架,调整微导管的张力保证支架完全打开,支架释放完成后手推造影示支架贴壁良好,近端动脉瘤滞留明显,撤出弹簧圈微导管和支架输送系统。
常规行微导丝按摩。
4
术后工作位,正侧位造影:动脉瘤瘤腔部分滞留明显,载瘤动脉通畅。
一月后行对侧二期治疗:
左侧动脉瘤复查造影如下:
再次对右侧造影3D及重建:
1
通路建立过程:
右侧颈内动脉非常迂曲,遂将6F短鞘更换7F长鞘,使中间导管到位。微导丝带Fastrack微导管在动脉瘤内成袢并超选至载瘤动脉远端,通过释放Solitaire支架进行接袢,并完成Fastrack微导管到位。弹簧圈微导管超选至动脉瘤瘤腔内。
2
输送Tubridg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并完全释放:
经Fastrack微导管送入5.5mm×45mmTubridg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并完全释放;造影示动脉瘤腔内有滞留,支架打开和贴壁良好。
3
栓塞动脉瘤:
按顺序填塞20mm*50cm,16mm*40cm,16mm*40cm,14mm*55cm,12mm*40cm弹簧圈。
造影示动脉瘤底部不显影,腔内空虚处滞留明显,载瘤动脉通畅。遂撤出弹簧圈微导管,支架输送系统。
常规行微导丝对支架按摩;并撤出通路系统结束手术。
术后半年随访影像:
术后半年影像学随访显示支架贴壁良好,动脉瘤囊内空虚处几乎不显影,载流动脉通畅。
右侧正位造影:
右侧侧位造影:
左侧正位造影
左侧侧位造影
小结
本病例左侧为多发动脉瘤,右侧为大型动脉瘤,对于此类病人采用血流导向密网支架进行治疗,复发率低,手术时间短。
对于颅内双侧动脉瘤。单发动脉瘤治疗中可能发生的所有并发症在治疗多发动脉瘤时均可发生,且如果是一期手术治疗多个动脉瘤,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应增高。因此本病例先治疗破裂风险较高的一侧,通过密网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加速动脉瘤愈合,二期再进行对侧治疗。患者得到了良好的预后。

指导老师
黄昌仁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介入医学部副主任,神经外科神经介入组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学术技术带头人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出血性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五届委员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
四川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四川省医学会神经外科专委会脑血管病专业组副组长
四川省医学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神经介入专业组副组长
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出血性脑卒中专家委员会委员
从事神经外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30年,尤其在自发性脑出血、脑脊髓血管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公开发表论文70余篇,参编论著和医学教程7部,获四川省医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华夏医学奖三等奖1项,泸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术者简介
侯黎明
合江县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
四川省老年医学会脑病专委会委员
四川省医学会神经介入专委会委员
泸州市学科带头人
泸州市中西医结合协会脑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泸州市医学会神经外科专委会委员
质控专家
获得中国医师协会第五届“全国优秀基层神经外科医师奖“,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2020年度“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突出贡献工作者奖”;发表文章近30篇,参与编写专著2部,申请发明专利5项
李华国
合江县人民医院
主治医师
毕业于遵义医科大学,多次到四川大学华西院神外、血管外科,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修学习,擅长脑血管疾病,外周血管疾病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END-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