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15日发布 | 1672阅读
神经介入-狭窄

Fastunnel®“零交换”技术处理椎动脉串联狭窄

张涛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赵振伟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邓剑平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达人收藏
...

 术者说



顾名思义:Fastunnel®=快捷通道,兼具球囊扩张导管和支架输送导管的双重功能,旨在去繁就简,减少狭窄介入术中的器械交换,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器械交换相关并发症。


初识Fastunnel®于2022年春,当时因为做幻灯翻看ACHIEVA产品目录,遂对Fastunnel®颇感兴趣,直到近日真品到手,一直跃跃欲试。然而,无论是早年的SAMMPRIS,还是近期发表的CASSISS,研究结果都提示了颅内狭窄药物治疗优于支架置入。有鉴于此,我们中心对于颅内狭窄的手术指征极其严苛,以至于我们术前讨论时叫停最多的手术类型就是颅内支架手术。此外,基于Fastunnel®的创新设计,我也一直有点舍不得用,总希望好钢用在刀刃上,因此迟迟没有找到让自己满意的病例,直到下文这台串联病变患者的出现。

病例简介

患者基本资料

男性,69岁。一年前因双眼黑蒙、头晕、行走不稳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


MRI提示:小脑蚓部及右侧小脑半球大面积(PICA供血区)梗死。


头颈部CTA提示:后循环血供差,右侧优势椎动脉,但颅内段及基底动脉显影欠佳,左侧弱势椎动脉,双侧椎动脉开口均有狭窄。


我科会诊与患者沟通后,患者拒绝手术,要求内科保守治疗后出院。


影像资料:

MR:小脑蚓部及右侧小脑陈旧性梗死(术前一年)。


CTA:两椎开口均狭窄(术前一年)。


一年来,患者虽然恢复良好,无新发症状,但总体生活质量极差,站姿头晕显著,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慎重考虑后决定入院手术。术前造影显示:右侧椎动脉V1段狭窄,V4段极重度狭窄(伴软膜烟雾样代偿血管增生);左椎颅内段开窗后向勉力向基底动脉供血;右侧后交通不开放;左侧后交通开放欠佳,微弱向后循环代偿供血。


羸弱:迷宫一样的后循环血供。


微弱的前向后血流代偿。

术前讨论

手术方案:右侧椎动脉(优势椎)串联病变球扩并支架成形术。

手术步骤

①右侧椎动脉V1狭窄球扩后利用“球囊穿梭技术”上送6F Guiding;

②右侧椎动脉V4狭窄球扩+支架成形;

③右侧椎动脉V1狭窄球扩支架置入。

器械准备

  • 0.021inch 2.0×15mm Fastunnel®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

  • 3.0×20mm SacSpeed® 球囊扩张导管

  • 6F Guiding

  • 4.5×28mm 自膨式闭环支架

手术过程

1、微导丝通过右侧椎动脉V1段狭窄,3.0×20mm SacSpeed® 球囊扩张导管顺利到位后预扩狭窄后,利用“球囊穿梭技术”,上送6F Guiding,从而建立颅内段病变介入通路。


微导丝通过右侧V1段狭窄。



循序渐进:先球扩R-V1——建立通路。


2、6F Guiding上送到位后,造影示右侧椎动脉V4段极重度狭窄,同轴技术谨慎将微导丝和0.021in规格的Fastunnel®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通过狭窄段,经Fastunnel®超选造影确认真腔后,充盈2.0×15mm Fastunnel®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


微导丝引导Fastunnel®上送。


微导丝通过狭窄段进入基底动脉。


Fastunnel®通过狭窄段。


“狗啃的”V4极重度狭窄——导丝谨慎通过。


超选确认后球扩狭窄。


3、扩张满意后,经Fastunnel®送入4.5×28mm 自膨式闭环支架并顺利释放。


支架顺利到位。



支架顺利释放。



4、Fastunnel®后扩支架近心端——促进贴壁。


Fastunnel®通过支架



Fastunnel®后扩支架近心端



5、撤除系统后,右侧椎动脉造影,颅内段病变手术前后对比,显示右侧椎动脉血流显著改善,软膜烟雾样代偿血管增生消失。


颅内段病变:手术前后对比。


6、通过6F Guiding上送SD 4.0×19mm并顺利置入右侧椎动脉起始部,手术结束。麻醉复苏,患者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次日下地,自诉站姿头晕症状消失,术后第3天顺利出院。


右侧椎动脉起始段狭窄SD支架置入。

总结

1、该患者后循环缺血症状显著,优势椎动脉串联狭窄病变,手术指征明确。


2、串联病变增加了手术操作复杂性,我们循序渐进的采取三步走的手术步骤:右侧椎动脉V1预扩上送Guiding建立通路;处置右侧椎动脉V4段狭窄;处置右侧椎动脉V1段狭窄。每一步操作都按计划顺利实施。


3、Fastunnel®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的应用,实现了手术全程中器械“零交换”,化繁就简,有效简化手术操作步骤,缩短手术时间,避免器械交换相关并发症。


4、本例手术难点在于微导丝通过右侧椎动脉V4段极重度狭窄(且狭窄段略有角度),此外选用的0.021in规格Fastunnel®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外径略粗(拟使用EP支架),且与微导丝间存在“鱼嘴效应”,不过Fastunnel®轻松通过了狭窄,手术顺利进行。



术者简介


张涛 教授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

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青年委员;

陕西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常委兼总干事长;

2009年博士毕业于空军军医大学,师从我国著名神经外科学专家高国栋教授和赵振伟教授,长期从事脑、脊髓血管性疾病的神经介入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工作;

发表SCI及国内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副主编专著2部。


手术指导


赵振伟 教授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副主任委员

陕西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邓剑平 教授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神经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博士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常委

陕西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陕西省级课题三项,发表论文十余篇。主要从事脑血管病的介入和手术治疗相关的工作,能够同时完成出血性脑血管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的介入和手术治疗等









https___www.medtion.com_app_subspecialty_index.html_channelId=4&channelTitle=介入&mpId=730&ocsId=788.png

点击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嘉介谈

59.8万阅读 | 378内容

零交换技术

6.9万阅读 | 58内容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