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前言
浙医二院神经外科真正建立脊柱脊髓亚专科始于2008年,经过十多年培育和发展,形成一个专科病区、两个医疗组、四位高级职称专业人员,年手术量近千台,手术种类全方位涵盖脊髓肿瘤、先天畸形、血管病及脊柱退变性疾病等,在专科发展方向上坚持了鲜明的微创特色。从381期开始系列报道该专业组的相关病例,包含经典病例术式介绍、少见罕见病例报道、新技术开展、疑难复杂病例及并发症讨论等,与同道共享,并希望大家,尤其是骨科同道的指导和交流,以期推动我国神经脊柱疾病诊治水平的共同提高。


病史简介
图1. A:2019-03-04胸椎MRI增强扫描,提示颈7-胸4椎体水平脊髓内长条状异常信号,增强后有明显环形强化,病变大小约14.7mm×13.6mm×72.0mm;B:2019-03-21颈椎MRI增强扫描,病变大小约14.7mm×13.6mm×82.0mm。
诊治经过
入院查体:体温:37.2℃,脉搏:10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49/87mmHg,神志清,精神可,颈软,无抵抗,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双侧直接间接对光反射敏。双侧眼球各向活动可。双侧额纹对称,双侧鼻唇沟对称,口角不歪,伸舌居中。双耳听力粗测可。双上肢肌力5级,左下肢肌力4级,左下肢肌力4+,肌张力正常,左下肢腱反射减退,余肢体腱反射(++)。左侧肋弓以下浅感觉减退。双侧巴氏征阳性。
术前检验检查:我院颈椎增强MRI(图2)提示:颈7-胸4椎管内脊髓肿瘤,病灶呈环形强化,较两周前影像明显进展,考虑恶性胶质瘤可能大。
完善术前检查,排查手术禁忌,提交科室讨论:患者,男,20岁,因“背痛3年余,加重伴行走不便2月”入院。颈胸椎MRI增强扫描提示:颈7-胸4椎管内脊髓肿瘤,考虑胶质瘤,病灶短期内增大明显,且临床症状也进展加重,肿瘤性质恶性可能大,患者年纪轻,恐预后不良,宜与家属充分沟通病情,获取理解一致后限期行颈胸脊髓髓内肿瘤切除术。
手术经过
患者全麻成功后取俯卧位,三点头架固定,以T1-T4为中心取约31cm直切口,切开皮肤,剥离双侧椎旁肌肉,暴露T1-4椎板及棘突,铣刀取下T1-4椎板及棘突椎,显微镜下,切开硬脑膜及蛛网膜,显露脊髓,见脊髓肿胀明显,穿刺抽吸出约6ml黄色囊液后脊髓张力稍下降,沿后正中线切开脊髓,充分向两端显露肿瘤的头尾侧,约1.5cm*1cm*8cm大小,色灰红,瘤内囊变,伴少许含铁血黄素样沉积物,与正常脊髓粘连紧密、存在一定的分界,血供一般,分离切除肿瘤后左侧脊髓菲薄。术中冰冻提示:胶质细胞增生伴含铁血黄素沉积,难除外低级别胶质瘤。7-0prolene缝合软脊膜,4-0缝合硬脊膜,回纳T1-4椎板及棘突椎,二孔钛连接片8片+16枚钛钉固定,逐层缝合肌肉及皮肤,手术结束。术中电生理监测肿瘤切除前双下肢MEP不能引出,双上肢MEP可引出,切除后情况改善,MEP四肢均可引出。术后手术标本送常规病理,麻醉复苏后回病房。术中出血100ml左右,未输血。
术后患者状态平稳,四肢肌力、肌张力、左下肢腱反射、巴氏征同术前,浅感觉较术前好转,仍存在双下肢浅感觉减退。复查MRI提示胸1-5椎管内脊髓肿瘤切除,增强扫描术区边缘少许强化(图3)。术后CT-VRT重建提示胸1-4双侧椎板棘突切开回植固定,重建复位良好(图4)。
病理结果
术后病理提示:低级别胶质瘤,首先考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WHO I级),但是肿瘤细胞局灶密集同时核有较明显的不典型增生,建议UCLA会诊除外弥漫星形细胞瘤(WHO II级)。经美国UCLA专家会诊,考虑节细胞胶质瘤,WHO I级。(图5)
术后连续随访4年,未见肿瘤复发(图6)。
讨论
参考文献
(本文由浙二神外周刊原创,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刘天健医生整理,应广宇副主任医师和朱永坚主任医师审校,张建民主任终审)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