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29日发布 | 1127阅读
神经介入-动脉瘤

【通桥•凤舞华夏】凤弹簧圈在破裂动脉瘤栓塞中的应用

刘浩波

阳泉煤业集团总医院

潘继伟

阳泉煤业集团总医院

前言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要病因,其致死率、致残率极高,而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动脉瘤出血患者的良好预后率也日益提高。相较于开颅夹闭术,介入栓塞术在减少创伤、快速恢复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且,介入材料的发展进步,使得介入栓塞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许多复杂、困难动脉瘤,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近日,我中心使用国产通桥凤®系列弹簧圈,完成了一例颈内动脉交通段动脉瘤的栓塞。


病例展播


1

病例简介

患者:女,60岁,主因“突发头痛伴间断恶心、呕吐4小时余”入院。


既往史:既往体健。生育1子1女。



现病史:患者于入院前4小时突发头痛,头痛为持续性钝痛,无法忍受,伴间断恶心呕吐,呕吐物为非喷射性胃内容物,无抽搐、发热、大小便失禁。就诊平定县人民医院,给予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及对症治疗。行头部CT检查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为进一步治疗转入本院,急诊科以蛛网膜下腔出血收入本科。发病以来患者无癫痫发作,小便未见异常。



体格检查:平车推入病房,BP138/71mmHg,神志清楚,言语流利,查体合作。双侧瞳孔直径3mm。等大正圆,对光反射灵敏。颈软,胸廓挤压征阴性,双肺呼吸音清,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四肢肌力V级,肌张力正常,膝反射正常存在,双侧巴氏征阴性。



辅助检查:颅脑CT检查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


2

术前影像

术前CT



3

治疗过程

患者平卧位,双管喉罩全麻,术野常规消毒铺无菌巾,以Seldinger氏技术穿刺右股动脉置8F鞘,肝素盐水(5000U/500ML)持续滴注,导丝引导下送入5F脑造影导管依次行双侧颈总动脉、双侧椎动脉血管造影,超选择性左侧颈内动脉3D造影。


造影所见:双侧颈动脉血管稍迂曲僵硬,双侧后交通动脉开放,左侧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可见一“囊状”突起,大小约6.19mm*4.07mm*2.35mm,瘤颈4.03mm,基底宽,边缘不光整,有两个子瘤,指向后下方,后交通动脉从瘤颈处发出。



造影




3D


治疗策略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


术中材料

  • 8F导引导管


  • 6F 115远端通路导管


  • 微导丝


  • 微导管

  • Neuroform Atlas 4.0mm*21mm


  • 通桥凤弹簧圈AEC-04-10-S


  • 通桥凤弹簧圈AEC-2.5-06-S


  • 通桥凤弹簧圈AEC-2.5-04-H


  • 通桥凤弹簧圈AEC-02-02-S


手术过程

患者平卧位,双管喉罩全麻,术野常规消毒铺无菌巾,以Seldinger氏技术穿刺右股动脉置8F鞘,肝素盐水(5000U/500ML)持续滴注置入8F输送导管+6F远端通路导管,输送导管于左侧颈内动脉起始端,远端通路导管置于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接驳Y阀,肝素盐水(5000U/500ML)持续滴注,手推造影剂,获得理想的工作角度,充分暴露动脉瘤瘤体、瘤颈、载瘤动脉、后交通动脉以及远端通路导管头端,通过在微导丝引导下用一根微导管置于左侧大脑中动脉内。




通过在微导丝引导下用一根微导管置于动脉瘤瘤体,选择一枚弹簧圈(AEC-2.5-06-S)由微导管置入瘤囊下方子瘤内,微导管(150cm*6cm)内送入支架(Neuroform Atlas 4.0mm*21mm),释放支架,支架头端位于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内,末端位于左侧颈内动脉眼段,支架展开贴壁满意,撤出微导管(150cm*6cm)。微导管内继续送入一枚弹簧圈(AEC-04-10-S)“成栏”,“成篮”满意,依次置入弹簧圈2枚(AEC-2.5-04-H,AEC-02-02-S)




造影,确认致密填塞,载瘤动脉,后交通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未闭塞,脑供血正常。微导丝引导下从瘤囊撤出微导管,正侧位造影,未见血管闭塞。



回撤8F输送导管+6F远端通路导管造影,确认致密填塞,载瘤动脉,后交通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未闭塞,脑供血正常。拔出动脉鞘,压迫穿刺点,无菌包扎。


术后2天CT



术后13天CT



治疗体会


1.破裂出血脑动脉瘤介入治疗选择合适的弹簧圈至关重要,弹簧圈硬度较大会增加动脉瘤出血风险;通桥凤弹簧圈超柔软的特性,顺应性好,对瘤壁压力小,能很好的顺应瘤体形态,钻孔能力较强,圈体比较柔软,在填塞过程中几乎不踢管,致密栓塞率高。



2.通桥凤弹簧圈机械解脱稳定,一折一拉即刻解脱,操作方便,节约手术时间。且凤弹簧圈相比较于进口同类弹簧圈有价格优势,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通桥凤弹簧圈设计特点



术者简介

刘浩波

阳煤集团总医院

神经外科,主任医师

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山西省健康协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阳泉市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会长

获得“阳泉市第五届拔尖人才”“山西省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称号


潘继伟

阳煤集团总医院

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擅长治疗脑血管病的显微/微创手术治疗及血管内神经介入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诊治,曾于山西省人民医院和北医三院进修。从事神经外科及神经介入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十七年,对各类脑血管病、颅内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和神经介入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曾获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发表省级论文多篇

山西省阳泉市神经外科委员会、介入医学专业委员会、显微外科委员会委员


7641692235714_.pic.jpg



https___www.medtion.com_app_subspecialty_index.html_channelId=4&channelTitle=介入&mpId=730&ocsId=788.png

点击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凤舞华夏

2.8万阅读 | 27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