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07日发布 | 858阅读

【每周科普】拥抱运动,预防颈动脉斑块!科学锻炼,健康生活!

强联智创 卢旺盛

颈动脉斑块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原因。颈动脉斑块的症状包括头痛、眩晕、视力模糊等,严重时甚至可引发中风等危险后果。然而,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颈动脉斑块的发生,其中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适当运动。颈动脉斑块与运动到底有什么关系?为了阻止颈动脉斑块,如何运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01
运动对颈动脉斑块的预防作用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有效预防颈动脉斑块的形成。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代谢,降低血脂浓度,减轻血管负担,从而有助于逆转斑块、减少斑块的形成。

1、运动可以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血脂异常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而有氧运动可以促进脂肪分解,减少体内脂肪的积累,进而降低血脂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研究表明,长期坚持运动可以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血脂水平。

2、运动可以减轻患者的体重和BMI。肥胖是颈动脉斑块发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有氧运动可以燃烧卡路里,促进身体脂肪的分解和代谢,减少脂肪堆积,从而降低患者的体重和BMI指数。此外,运动还可以促进肌肉生长和强化,提高基础代谢率,有助于长期维持身体健康。

3、运动可以降低患者的血压。高血压是颈动脉斑块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适当的运动可以使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心肺功能,从而降低患者的血压。有研究表明,进行轻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每周三到五次,每次30分钟,可以显著降低血压。

4、运动可以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心理压力是颈动脉斑块的另一个危险因素。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患者放松身心,缓解心理压力,降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一些瑜伽、太极等轻度运动可以帮助。

5、运动对颈动脉斑块的逆转作用。除了预防颈动脉斑块的形成,适当的运动还能够逆转已经形成的颈动脉斑块。一项研究发现,在进行为期12个月的有氧运动训练后,颈动脉壁内膜厚度显著减少,表明颈动脉斑块的逆转。有研究发现,有氧运动能够显著降低血清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升高,参与者颈动脉壁内膜中的斑块体积显著降低,这些均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重要风险因素。

除了预防卒中和逆转颈动脉斑块外,适当的运动还有许多其他的好处。运动可以帮助改善心血管健康、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等,促进身体和心理的健康,从而提高生活质量。虽然运动可以有效地预防和逆转颈动脉斑块,但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会导致血脂异常和肥胖等问题。因此,合理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是预防颈动脉斑块形成的最佳方式。



02
为了预防斑块的危害,如何选择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非常重要,因为不同的人和不同的身体状况需要不同的运动量和强度。以下是一些有用的建议:

1、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每个人都有最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运动方式应该考虑到你的兴趣爱好、身体条件、时间和运动能力等因素。如果你是新手,可以尝试一些轻度运动,如散步、慢跑、快走、骑自行车等,逐渐增加运动时间和强度。如果你是经验丰富的运动员,可以选择高强度运动,如长跑、游泳、足球、篮球、跳绳等。

2、适当的运动强度:运动强度是指你所做的运动对身体的负荷程度。为了达到预防颈动脉斑块的效果,运动应该保持适当的强度和时长。一般来说,运动强度应该保持在你的最大心率的60%-80%之间。计算最大心率的方法是用220减去你的年龄。例如,一个45岁的人的最大心率是175次/分钟,那么他的运动强度应该保持在105-140次/分钟之间。

3、合理的运动频率:为了达到预防颈动脉斑块的效果,你需要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运动。如果你没有时间进行长时间的运动,可以分成几个小段进行,每次至少10分钟。

4、不同类型的运动应该交替进行:有氧运动(跑步、游泳)与力量训练(举哑铃和俯卧撑),有各自的特点。不同类型的运动可以使身体的不同部位得到锻炼,并减少运动损伤的风险。单一的运动方式可能会导致肌肉疲劳和运动损伤,因此可以交替进行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

总之,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是预防颈动脉斑块的关键。运动很简单,但对于预防颈动脉斑块却有很好的效果。为了阻止斑块,预防卒中,大家一起运动起来!




科普结束




卢旺盛 教授
北京天坛普华医院

  •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 强联智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首席医学专家

  • 北京天坛普华医院神经外科 副主任医师

  •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



https___www.medtion.com_app_subspecialty_index.html_channelId=4&channelTitle=介入&mpId=730&ocsId=788.png

点击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