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茂山教授(1924.04-2022.05.05),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原湖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今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奠基人之一,中国神经外科发展的见证者和亲历者。
他是一名神经外科医生,见证并参与了中国神经外科从无到有、从有到全、从弱到强的创建、发展、壮大全过程。他坚持神经外科高水平发展方向,丰富己身和后辈临床经验,拓展神经科研视野,开创了一系列省内、国内乃至世界第一的手术,为神经外科的发展和辉煌立下了不朽功勋。
踔厉奋发,踵事增华。2023年5月5日,是王茂山教授逝世1周年纪念日,脑医汇-神外资讯为纪念这位神经外科功臣,特撰此文,回顾他为神经外科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一生,并寄上我们深深的怀念。

王茂山教授,1924年出生于江苏,1951年毕业于国立上海医学院(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同年于北京协和医院就职,成为新中国最早的神经外科医师之一;1956年,受卫生部委派赴西安,参与组建西安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现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1964年,受卫生部调派,赴湖南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今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工作;1974年,创办了国内第一份神经外科专业学术期刊《国外医学参考资料·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2005年已更名为《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1984年~1989年间,担任湖南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988年更名为“湖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主任;20世纪90年代,以70多岁高龄重新“披甲上阵”,担任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特聘顾问,继续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为提高湖南省的神经外科水平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2015年,王茂山教授被评选为首届23名“湘雅医学名家”之一;2019年,被授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终身成就奖”。曾任湖南省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第一、二、三届),共培养硕士、博士10余人,发表论文数十篇,获得湖南省医学科学成果奖多项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王茂山教授为中国神经外科卫生事业的发展倾注了毕生精力,他自1964年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工作后,在其后50余年里,共完成手术上万例,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如今成为国内最具实力、最具规模的神经外科中心之一,付出了毕生心血。
初出茅庐,即为上医杰青、协和才俊、西京功臣
王茂山教授出生在1924年,彼时战火纷飞,条件艰苦,但他依然排除万难于1944年远赴四川重庆歌乐山就读国立上海医学院(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这也是当时中国唯一的国立医学院。值得注意的是,在现代中国教育中,打从民国起就有一个传统,即医学生必须是最优秀的学生、是中学生里的佼佼者,才能学医。因此,经过7年苦读,于1951年从国立上海医学院毕业的王茂山教授,当即被分配至北京协和医院工作。而早在1949年7月,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冯传宜教授业已回到协和,继续从事外科及神经外科工作,此时被分配至协和医院工作的王茂山教授可以说恰逢其时,成为新中国最早的神经外科医师之一。
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更多内容
王茂山教授发表的《帕金森氏综合征的外科治疗-视丘腹外侧核立体定位酒精注射术》一文
点击上方二维码
查看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神经外科更多内容
承上启下,湘雅医院神经外科迈向新征程
当时的神经内外科尚未分开,神经外科组隶属于神经病学教研组,在曹美鸿副主任、邵殿华和梅国材医师的带领下,从事神经外科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由于邵殿华和梅国材相继离开湘雅医院,1964年,王茂山教授受卫生部调派,赴湖南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今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工作,并与曹美鸿教授、易善楚教授和阳楚雄教授等人,进行了艰难的神经外科创建工作。
受医学发展的限制,当时神经外科的手术效果基本上是“十上六醒”——即四台手术患者有严重并发症不能醒来,只能抬着出院,最终只有两台手术患者术后能够走出医院。据经历过当时建科艰难的老师们回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湘雅医院太平间有2把钥匙,一把是其它各科共用,另一把则是神经外科专用,可以想见当时建科工作之艰辛。因此,湘雅医院神经外科能有如今的成就和在国内的地位,是以王茂山教授为代表的老一辈神经外科工作者那时的艰苦创科工作为现在奠定的坚实基础。
1965年,初到湘雅的王茂山教授即成功开展了湖南省内首个颅内双侧动脉瘤夹闭术、首个颅内巨大血管畸形(颞极至枕极)切除术;20世纪70年代,在全球首创“马尾栓塞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动静脉瘘”、“小脑幕上下联合入路切除松果体区巨大肿瘤”;1976年,完成全球首例“由健侧入路切除对侧功能区血管畸形”;此外,他还与耳鼻喉科专家合作,成功完成当时世界上难度最高、风险最大的“前颅窝底颅鼻沟通巨大脑膜瘤”切除术。
除了临床,王茂山教授也非常重视教学和科研并举。1974年,王茂山教授与本院神经内科共同创办了国内第一份神经外科专业学术期刊《国外医学参考资料·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2005年更名为《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1978年,湘雅医院神经外科被认定为全国神经外科医师进修基地,并被国务院确认为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
1984年~1989年间,王茂山教授升任湖南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988年更名为“湖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王茂山教授充分发挥了承上启下作用,前承老一辈教授的经验、教训和成果,后启新一代神经外科接班人。1985年,湘雅医院神经外科被国务院确认为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2002年,湘雅医院神经外科被评为湖南省重点学科;2006年,被认定为国家首批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2011年获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经过以王茂山教授为代表的几代人的艰苦努力,终使湘雅医院神经外科综合实力在国内名列前列,成为国内、国际大型神经外科中心之一。王茂山教授也于2015年,被评选为首届23名“湘雅医学名家”;2019年,被授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终身成就奖”。原湘雅医院党委书记肖平教授曾说:“王茂山教授治学严谨,且十分关心医院和本学科发展,其为开创湘雅医院神经外科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原湘雅医院党委书记肖平教授看望慰问王茂山教授夫妇
推心置腹,师徒顶峰相聚谱芳华
从1964年赴湘雅医院正式行医,至退休封刀后的数十载岁月里,王茂山教授共完成手术上万例,发表论文数十篇。另一方面,作为研究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王茂山教授先后培养了十余位硕士、博士研究生。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神经外科医生、主任,还是一位优秀的神经外科老师。
“就是看到病人死了很难受的人,才能搞神经外科。不把病人当回事的人,不能做神经外科医生。”当知道彼时还是初涉神经外科的袁贤瑞教授不愿干神经外科,要换去肿瘤科时,王茂山教授如是说。
在一番推心置腹的交流后,王茂山教授动员袁贤瑞教授观摩几台自己主刀的开颅手术:“正因为困难,才更有发展空间。等着,我做几个漂亮的手术让你看看,开颅手术是可以让一些病人起死回生的。”不久,一位失语、偏瘫的脑膜瘤患者,在经过王茂山教授成功的手术治疗出院后,让给王教授打下手的袁贤瑞教授看到了神经外科治愈的希望。也是在这样的影响下,袁贤瑞教授最终定下心来,专攻神经外科。如今,主刀施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也已近万例的袁贤瑞教授,在听神经瘤手术效果方面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颅底脑膜瘤、颅咽管瘤、四脑室与脑干肿瘤等高难度显微手术领域也都颇有建树。
从医从教数十年,王茂山教授一身正气、治学严谨、默默耕耘、不逐名利,为我国神经病学学科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其中不乏像方加胜教授、姜冰教授等这样的领军人物和学科带头人,为我国神经病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王茂山教授是在苦难中成长的人:幼时经历抗日战争的流离颠沛,少年时代在解放战争的烽火动荡中度过,工作之后在社会各种激流冲击中奋斗成长。风雨荏苒数十载,他是我国神经外科新生与腾飞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王茂山教授的逝世,使我国神经外科领域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著名学者和躬身潜行的实践家。当下,让我们秉承王茂山教授的做人之道、治学之道、为医之道和授业之道,为神经外科事业不断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点击上方二维码
查看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更多内容
参考资料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