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28日发布 | 768阅读
脑血管-自定义

曾文胜主任分享病例:极易误诊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曾文胜

东莞东华医院

达人收藏

这个月初邓先生高高兴兴出院了。就连家属都感叹“你们医生技术高明、恢复很快、很好”。确实如此,就连我们自己都没有想到邓先生的病情进展迅速、恢复也是神速。所以有必要进行一次科普或者也是一个经验总结吧。


患者情况


邓先生入院前三天出现头痛,没有引起重视。但入院前那天晚餐后头痛难以忍受,遂曾往当地医院就诊,行头部CT 检查,考虑蛛网膜下腔出血。转来我院治疗。入院时神志清醒、言语稍微慢一点、四肢肌力基本正常。


术前造影


我院急诊科再次复查头部CT+CTA。CTA 未发现颅内动脉血管异常,静脉血管急诊没有进行检查。从CT 结果来看不是典型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点像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但患者坚决否认头部外伤史。准备第二天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检查。请看入院时的头部CT 平扫。


入院急诊头部CT


邓先生入院还不到1小时就出现癫痫的频繁发作,四肢抽搐。只能予以静脉注射安定及德巴金的持续泵入。


第二天查房发现患者意识变差,呈浅昏迷状态,右侧肢体疼痛刺激不能运动。急诊再次复查头部CT 就发现左侧顶枕叶散在性出血、且左侧脑组织肿胀,此时基本考虑静脉窦血栓形成。


入院后12小时复查头部CT 结果


手术过程


遂急诊全脑血管造影术+静脉窦血栓拉栓术。结果如下:



右侧颈内动脉造影见静脉窦期见上矢状窦及左侧乙状窦基本正常,尽管右侧横窦显影不良,但有些人是先天性一侧横窦发达的、一侧不发达的。继续看左侧颈内动脉造影。



从侧位片可见见到上矢状窦前2/3不显影且皮层静脉血流淤滞显影不好。甚至动脉期都显影差。脑皮层出血的原因就是病人上矢状窦分成两部分,左侧的那部分堵塞了,导致左侧皮层血流无法回流憋出血了。


我们应该幸运的是现在的科技手段是可以造福人类。目前有技术和手段将堵塞的血管打通,解决血管内的“堰塞湖”!!



见同侧上矢状窦显影不好。 采取8F 指引导管+6F 中间导管+Solitare 拉栓三次。拉栓出的部分血栓。



术后情况


术后造影结果如下: 




术后造影显示上矢状窦基本显影良好,静脉瘀滞减轻。


术后处理:继续予以抗癫痫治疗:并低分子肝素钠4000 U皮下注射 1次/ 12 h:甘露醇;补液等治疗。患者第三天神志转清,且右侧肢体逐渐好转,至第五天患者右侧肢体肌力达3-4级,一周后就可以下地行走。第十天就出院了。


术者体会

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脑静脉源性缺血性卒中只占所有卒中的1%,颅内静脉窦血栓发病率在万分之一左右,属于罕见病范畴。对于男性出现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更加少见。多见于孕妇、服用口服避孕药的女性以及<45岁的年轻人群。临床症状不典型:但绝大部分是头痛、颅内压高。如果没有颅内出血确实难以诊断。而且即使是脑出血,如果主诊医生没有想到静脉窦血栓形这个诊断也往往误诊为其他病因导致的脑出血。而且该病例进展迅速,治疗不及时会导致难以缓解的脑疝而预后极差。


从医三十年诊断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病例不超过十例,而且有年轻的趋势。一例患者是初中生彻夜玩手机,导致的脑皮层静脉瘀滞的脑出血;还有一例也是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彻夜玩电脑游戏,Labbis 静脉闭塞导致的颞枕叶脑出血,术中可见到皮层静脉内被血栓填塞,脑组织静脉性梗死出血。这可能与长时间的不活动有关。



术者简介


曾文胜

东莞东华医院

神经外科

主任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兼职副教授

擅于出血性脑血管疾病、颅内及椎管内肿瘤的诊治,专长为神经介入、神经外科显微手术。每年独立完成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100例以上。


未命名码.png

点击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脑血管”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