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17日发布 | 961阅读
神经介入-其他

【通桥·通观全局】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行BADDASS技术取栓一例

杨海华

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

达人收藏



病例展播


1

病例信息


患者:老年男性,主因“言语不利,左侧肢体无力3小时余”急诊入院。


既往史:烟酒史。


患者3小时余前被发现言语含糊,表达困难,左侧肢体无力,抬举不能,症状持续存在,头CT提示“脑内散在腔隙灶,脑白质异常”,头CTA+CTP提示右侧大脑动脉闭塞,考虑诊断急性脑梗死,大动脉闭塞,家属拒绝静脉溶栓治疗,行介入取栓治疗。


查体:血压:右 185/136mmHg,神清,混合性失语,以运动性失语为主,高级皮层功能减退。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0mm,双眼右侧凝视,对光反射灵敏,无眼震。左侧面纹浅,口角右偏,伸舌尚居中。左侧肢体肌力0级,右侧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对称存在,左侧巴氏征阳性。感觉、共济检查不合作,双下肢无水肿。NIHSS评分:12分。









2

术前诊断

术前影像检查

头CT:脑内散在腔隙灶,脑白质异常。


头CTP+CTA:脑血流灌注异常,颅内动脉硬化改变,管腔多发狭窄及闭塞,双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可能,较前相仿,脑白质异常。




初步诊断

  • 脑动脉血栓形成引起的脑梗死

  • 右侧颈内动脉系统


  • 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


治疗策略

患者老年男性,急性起病,出现言语含糊、左侧肢体无力,头CTA+CTP提示右侧大脑动脉闭塞,考虑诊断急性脑梗死,大动脉闭塞,与家属沟通后行介入取栓治疗。


取栓策略

患者脑血管造影提示是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考虑取栓通路为右侧大脑中动脉。 



取栓方法:球囊导引导管+颅内支持导管+取栓支架。


3

手术经过

术中器械

  • 8F 短鞘


  • 8F 大禹球囊导引导管


  • 6F 125cm 银蛇颅内支持导管


  • 蛟龙取栓支架(6mm*30mm)


  • 0.014"微导丝


  • 0.027"微导管



治疗过程

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行右侧股动脉穿刺成功,置入8F动脉鞘,行脑血管造影,结果显示为I型弓,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前向血流mTICI 0级,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



建立三轴系统:

将球囊导引导管(已连接Y阀、三通及肝素生理盐水装置)、泥鳅导丝、多功能导管同轴,沿鞘送入。在泥鳅导丝、多功能导管的引导下将球囊导引导管头端置于右侧颈内动脉近端,造影显示大脑中动脉闭塞。沿球囊导引导管送入微导丝、微导管及颅内中间导管(颅内支持导管)组合,在微导丝、微导管的导引下将颅内中间导管送至颈内动脉末端。


释放支架:

沿颅内中间导管送入微导丝与微导管组合,在微导丝引导下将微导管穿过闭塞段送至大脑中动脉远端,撤出微导丝,微导管造影显示远端管腔通畅。沿微导管送入取栓支架(4mm×30mm)至闭塞段,对位准确后释放支架,造影显示血管再通。


充盈球囊,近远端同时抽吸:

中间导管推进到达血栓近端,血栓-支架-中间导管复合体构建完成后,观察5分钟,充盈球囊导引导管阻断血流,近远端同时抽吸,在负压下回收取栓支架,取出约1cm长血栓。复查造影显示血管再通,mTICI 2b级,显示右侧大脑中M1段远端局部狭窄,前向血流良好。



给予替罗非班抗栓治疗,观察15分钟后再次造影,显示血管未再闭塞,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远端局部狭窄明显改善,mTICI 3级。



术后影像

24小时后复查头MRI示右侧多发脑梗死,MRA示多发脑动脉狭窄。




# 预后

患者术后症状逐渐好转,1个月后患者自行站立行走,轻度残障,mRS评分2分,Barthel指数(BI)为95分,恢复良好,未再复发。


4

小结

患者突发起病,出现右侧肢体无力及言语障碍,急诊头CTA提示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右侧大脑半球低灌注,为此次发病的责任血管。


通过采用球囊导引导管近端阻端血流,中间导管+取栓支架进行远端血栓捕捉及负压抽吸,一次取通闭塞血管,提高取栓效率及患者预后。


蛟龙取栓支架


通桥银蛇颅内支持导管


大禹球囊导引导管


BADDASS


术者简介

杨海华

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副主任,天坛医院介入神经病学博士毕业

中国卒中学院神经介入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慢性病防治管理委员会委员

北京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神经内科介入分会委员

发表中文核心期刊及SCI论文20余篇,长期从事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工作





https___www.medtion.com_app_subspecialty_index.html_channelId=4&channelTitle=介入&mpId=730&ocsId=788.png

点击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