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16日发布 | 1442阅读
脑血管-海绵状血管瘤/畸形

霍峻峰主任:基于“Burr Hole技术”的左侧房部海绵状血管瘤切除一例

霍峻峰

上海冬雷脑科医院

达人收藏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由上海冬雷脑科医院神经外科霍峻峰主任带来的:基于“Burr Hole技术”的左侧房部海绵状血管瘤切除一例,欢迎阅读、分享!



01
一般资料
患者,女,54岁。
主诉:头晕恶心1月余。
现病史:患者自诉于1月前出现头晕恶心症状,外院检查提示左侧脑室枕角海绵状血管瘤,现患者慕名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左侧枕角海绵状血管瘤”为诊断收入。
既往史:既往体健。
家族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查体:行走缓慢,余神经系统查体阴性。


02
术前检查
1.术前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2.肺部CT、腹部B超、心电图等未见异常。
3.术前影像:



03
术前诊断

主要诊断:左侧侧脑室房部海绵状血管瘤合并卒中。



04
治疗计划

入路选择:Burr hole技术-经左侧颞枕线沟间入路。



05
手术策略
1
腹卧位,术中导航精准定位,标记切口;
2

沟间入路,保护沟间动静脉血管;

3

将血管瘤和周围含铁血黄素带切除干净,彻底止血。



06
术中图片


侧卧位,标记切口


可收缩通道制作


显微镜下通道内影像




07
术后影像

术后第2天磁共振


术后颅骨重建(可见骨孔大小和Cover覆盖)


手术切口愈合



08
结果
1
患者对手术耐受良好;
2

术后影像证实血病灶切除干净;

3

头疼头晕症状基本缓解,无新的神经功能损伤表现;

4
患者术后第2天下床行走,7日后出院。


09
术后病理



10
探讨
Burr hole技术对于皮肤、肌肉、颅骨、脑组织的创伤极小,是目前存世的最微创开颅方式,具有极大的社会效益。但由于该管状牵开器极其狭窄,内镜置入兼顾操作困难极大,因此位于深部的精细操作我们还是建议采取显微镜下双手联合操作为主,这样主刀双手操控稳度高、安全系数高、也不存在内镜的后方盲区问题。而内镜主要用以观察结构、采集术中影像、检验肿瘤是否残存等任务。


ps.本手术中内镜下采集的精彩图片和录像因为优盘格式问题未保存成功


作者简介


霍峻峰 副主任医师

上海冬雷脑科医院

师从国内著名神外专家游潮教授、刘献志教授和孙炜教授

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协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转化医学分会委员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脊柱脊髓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肿瘤分会委员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