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扫描左侧二维码
进入微创神通品牌专区

前言
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发病率高,约占缺血性卒中的25%-40%。椎动脉狭窄(VAS)是引起后循环缺血的主要原因,与前循环缺血性卒中相比,椎基底动脉缺血性卒中预后差。其中,有9-33%的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有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或闭塞。
针对药物治疗无效或者反复发作的椎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已然成为目前非常普遍的治疗方式。而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椎动脉狭窄可以有效降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为椎动脉狭窄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期由汶上县中医院马永振主任带来Bridge药物支架治疗椎动脉狭窄病例分享。
01
01
男性患者,73岁。
现病史:患者近1月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视物重影,呈发作性,伴肢体乏力,为求进一步治疗以“头晕原因待查”收入我院。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0余年,糖尿病病史4年,冠脉搭桥术后3年。
02
查体:复视,四肢肌力基本正常,右侧巴氏征(+)。
02
辅助检查:2023.02.28 颅脑CT:双侧基底节区多发腔隙性脑梗死。
2023.03.01 全脑血管造影:左侧椎动脉V4段重度狭窄,右侧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段以远闭塞。
03
初步诊断:
1. 脑梗死
2. 椎动脉狭窄
手术难度与风险评估:
患者左侧椎动脉V4段重度狭窄,右侧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段以远闭塞,基底动脉以远供血完全由左侧椎动脉提供。为预防致死致残性卒中事件发生,可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行支架成形术,患者及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治疗预案:
患者已行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择期行椎动脉支架成形术。术中根据造影情况选择支架型号,必要时可行球囊后扩。
药物准备: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瑞舒伐他汀、替罗非班
术中涉及器械
8F 导引导管
6F 115 支撑导管
球囊 2.5*15mm
300cm 微导丝
Bridge药物支架 4.0*13mm
04
1
造影结果:左侧椎动脉V4段重度狭窄
1、微导丝通过狭窄段送达基底动脉起始处。
2、沿微导丝送入2.5mm*15mm球囊达狭窄处进行预扩。
3、沿微导丝送入4.0*13mm Bridge药物支架送到目标位置,确认定位准确后,缓慢加压释放支架,造影确认支架位置准确。
2
术后影像。
药物治疗
替罗非班2ml/h*24h,后停用
氯吡格雷 75mg/qd
阿司匹林 100mg/qd
瑞舒伐他汀 20mg/qn
随访:患者术后一般情况好,神经系统查体无明显异常,血压控制良好。
小结
本病例基底动脉完全由左侧椎动脉供血,为预防致死致残性卒中事件发生,行左侧椎动脉支架置入术,选择的是Bridge药物支架,它的药物为雷帕霉素,能有效抑制支架植入后平滑肌的增生。药物仅储存于支架外表面的凹槽内,载药量更低,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药物仅向血管内膜面靶向释放,减少对支架表面内皮化的影响。术后明显改善基底动脉供血。

术者简介
马永振
汶上县中医院
神经介入科主任,硕士研究生
中华中医药学会眩晕防治协同创新共同体委员
山东省脑血管病防治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
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分会介入学组委员
2021年于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进修学习脑血管介入治疗
擅长急性脑梗死的血管开通治疗,颅内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椎动脉狭窄等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球囊扩张及支架成形术、动脉瘤栓塞术等
-END-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